怀远藤编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反应了川西本土的乡土文化,展现了川西地区古蜀文化风采的一道风景线,是川西地区唯一保留较完整的藤编工艺,其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妥善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
怀远藤编起源于一千多年以前的怀远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 。怀远藤编技艺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不少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局面不同,藤编在怀远不仅是一门保存完好的传统技艺,更是一项欣欣向荣的产业 。
四川省非遗传承藤编传承人李正强
李正强出生在怀远的一个藤编之家中,父亲是怀远著名的藤编匠人李茂祥 。1990年,李正强开始学习藤编,至今已经从事这项工艺有27年 。
怀远古镇地处崇州市西北部,是一座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从建镇起,怀远旁边的邛崃山脉中,那些缠绕的青藤就是当地人编制器物的好材料 。它们泛黄的色泽保留着这座川西古镇千年以来的风貌 。
楼台烟雨,岁月如风,今天的怀远仍然和“藤”字牢牢缠绕在一起 。李正强是怀远传奇的藤编手艺人,他家的技艺是祖传的,曾经在改革开放以后带动了整个镇的藤编热 。而且他也是“怀远藤编”——这个四川省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
金黄藤蔓编织小镇特色
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 。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 。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 。
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晒干的藤条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他又发明了水泡藤条法,将采来的野生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
一开始,对这位姓马的工匠来说,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 。他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 。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 。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 。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 。
从此以后,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 。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
“藤,是一种易弯曲,易成型的材料,不管什么形状,藤都可以做 。我们把藤经过软化、定型、做架、编织、打磨于一体的生产流程 。跟木相比,藤的韧性要比木强上百倍千倍 。
藤是可以任意弯曲,木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定型 。藤就可以采用丁卯结构,让它的连接更加稳固,然后采用捆绑、缠、编、绕的方式,形成现在高端大气的家具 。”
相比于木制品,藤制品色泽素雅、光洁凉爽、轻巧灵便 。无论置于室内或庭园,都能给人以清淡雅致的情趣 。随着大家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回归自然的想法日益盛行,藤制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 。藤制品密实、坚固、轻盈,所产器具除传统的桌椅、茶几等,如今也用于衣柜、家庭装修,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均适应于不同的环境 。正可谓,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可谓贫富咸宜、雅俗共赏 。李正强介绍,“藤编以家具、工艺品、装修这三个方面为主 。”
如今,以怀远藤编制成的家具,已经包含罗汉沙发、象腿茶几、卷弯沙发、新式躺椅、圆形藤帽等五个大类80多个花色的产品,在纯朴自然、清新爽快的特色中融入了现代气息和时尚韵味,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
“在材料上,一千多年历史的怀远藤编,以前都是采用我们后山上的本地藤 。有青藤、瓜疼、五叶子这些藤作原料,现在改变成以棕榈藤为骨架,来编织高端大气的藤椅、藤床、藤工艺品等 。甚至把藤联系到装修上,比如灯、吊顶、吧台等装饰性的家装,把藤设计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 。”
藤编世家 耳濡目染
作为怀远藤编非遗传承人李正强,出生在怀远的一个藤编之家中,父亲是怀远著名的藤编匠人李茂祥 。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如今四人在怀远镇都干起了自己的藤编事业,开了自己的藤器店,从李正强记事起,自己就开始与藤编打交道 。
“1930年代,我的师爷在老一辈手中学到藤编手艺 。后来我父亲就跟着我师爷学编藤椅,他也从事了一辈子的藤编 。
在我几岁的时候,我记忆中我们家就是做藤椅的,当我半夜醒来,经常看到我的父母亲一直都在做 。读书毕业以后,我就开始从事专业藤编,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来 。”
一直以来,怀远藤编产品以藤编家具为主,主要满足当地家庭消费,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导致销路越来越窄 。为了扩展销路,李正强不断地想出新花样,在保留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时尚元素 。
“现在的材料多用机器加工,以前的材料全靠人工手工采集制作 。要说材质,本地的材质比装饰店更高 。
只是说现在都机械化了,人工化成本太高了 。现在我们结合客户需求和现代生活消费水平,用棕榈藤来做主要材料 。”
在选材上,李正强所做的藤木家具材料就更讲究,他所用的藤则是从东南亚一带进口的玛瑙藤、沙藤或粉藤等 。这些藤编家具具有冬暖夏凉的自然属性,比皮质、布艺家具更有良好的顺应自然的季节性能;并且这些藤编家具十分耐用,保养得当一般至少有20到30年的使用寿命;原材料较好的藤都要经过上百年的日晒雨淋,因此受原材料成材时间和制作工艺限制,藤制品产量极为有限,每一件产品都饱含了现代设计思维与制作者心思的完美结合,因此具有既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
“藤椅是最苍老的家具,在你们儿时记忆中,爷爷老是在一把藤椅上坐 。坐了十年依然如此,二十年还是如此 。它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
在他李正强的厂房里,除了传统家具,不少是造型别致的藤编灯罩、屏风和收纳筐 。这些小藤器件都是用制作家具时剩下的短藤条编成的 。
在以前,这些短藤条都会被用来烧火 。李正强说,成都当地的一些小商家很喜欢销售这些小型器件,每年都会向他下不少订单 。不过李正强并不满足,他先后到国内很多大卖场考察过,发现虽然销售的小藤器品种很多,但大多是从越南、缅甸进口的 。他认为怀远藤器无论从设计上,还是质量上都够格进入大卖场 。于是李正强在厂里成立了设计部,每年至少推出30款家具新式样,50款小藤器作品 。并且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怀远藤编,他还成立了藤编协会,而他就是协会主席 。
一份喜欢,让他与藤缠绕一生
“现在怀远几十家是专业做藤编的,我们以协会的名义把他们号召在一起,把工艺的程度,款式的更新,把它扩展出来 。”
眼下,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的怀远古镇,经过30年的发展,怀远藤编已经形成了两种产业模式,一种是企业模式,一种是企业加农户模式 。
“怀远现在有三十家在做藤编,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同时藤编具有分散性,以公司加农户为主,很多散户在做小的老式传统办公椅之类 。现在怀远地区周边地区从事藤编人员有接近8000人 。因为怀远是藤编之乡,作为四川省特色小镇,也是以藤编来突出怀远的特色 。”
除此之外,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开始进入到校园,为学生们介绍民间的传统手艺,李正强也将自己的藤编工艺带给了这群孩子们,让他们看到了藤编的世界 。
“小孩子对藤编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怀远是藤编之乡,他们都很乐意向朋友“炫耀”自己亲手创作的手工艺 。他们把这种“好耍”渐渐变为艺术品,他们手艺的珍藏 。”
回忆起最初创业时的艰难,李正强感慨万千 。因为藤生长于深山,每次都要到几百米高的悬崖边去割藤,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悬崖 。
“那时候特别难,藤采回来以后,它是有外皮的,需要煮4个小时才能把外皮煮软,然后放在水里泡一个星期,皮才会软腐 。等皮软腐之后,一根一根去掉外皮,而且它还有根须和岔口,要用小刀削掉 。
我从小到大采藤削藤,手上有很多刀疤,这条路上也有很多辛酸,但还是改变不了我对藤的喜爱 。”
藤制品从藤编艺人手中诞生得如此不易,它们从自然而来,又与使用者融为一体 。而李正强的一生,正是与藤缠绕的一生,一份喜欢,一种坚持让他走到了现在,在李正强的手中,藤再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
“从内心来讲,我喜欢藤椅,喜欢制作藤椅,喜欢去发展藤椅 。我有这个手艺,但是我还想把这个手艺做的更精致,把我的技术提高,同时不能只是保留自己的内心 。
【四川崇州怀远藤编】 只要他们喜欢,我就会用心地去教他们,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藤编 。从匠心的角度上来讲,我用全心,把自己的手艺传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