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 , 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 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 , 明朝初年 , 为防御外族南扰 , 始建城墙 , 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 , 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 , 更新城楼 , 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 , 而筑了四面大城楼 , 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 , 墙高约12米 , 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
古城历史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 ,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 , 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 , 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 , 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 , 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 。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 。经济以农业为主 , 主产粮食、棉花 , 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 。其中牛肉名声颇大 , 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 , 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美丽平遥春秋时属晋国 , 战国属赵国 。秦置平陶县 , 汉置中都县 , 为宗亲代王的都城 。北魏改名为平遥县 。清代晚期 , 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 , 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 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 , 有“龟”城之称 。街道格局为“土”字形 , 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 , 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 , 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 , 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 , 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 , 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 。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 , 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 , 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 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外 , 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 , “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 , 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当时 , 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 , 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 , 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 , 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
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1997年12月3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以古代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寺庙作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它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 。平遥古城是依据中国汉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风格建立起来的 。现在城墙及城内建筑均保持着14—18世纪的历史风貌 。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 。由于县城的建立 , 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 , 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日升昌”的创立 , 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新型金融业 ,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机体中生成 。
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清时期 ,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 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 , 在外地设分号 , 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 。在此种情形下 , 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 , 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 就在平遥西大街 , 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 , 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 , 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当时 , 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 , 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 , 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 , 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可见 ,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 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城内概况
沧桑的古城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 , 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 , 南到大东门(迎熏门) , 以古市楼贯穿南北 , 街道两旁 , 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 , 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 , 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 。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 。
西大街 , 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 , 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 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 , 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 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 , 用地紧凑 , 功能分明 。百年沧桑 , 业绩辉煌 , 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 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 , 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 , 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 , 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日升昌票号创立后 , 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
东大街 , 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 , 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
北大街 , 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 , 名称各有由来 , 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 , 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 , 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 , 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 , 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 , 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 , 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
平遥古城民居 , 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 , 布局严谨 , 左右对称 , 尊卑有序 。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 , 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 。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 , 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 , 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 , 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 , 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 。”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 , 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 , 山西地处干旱 , 且风沙较大 , 将房屋建成单坡 , 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 , 而临街又不开窗户 , 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 。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 , 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 , 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 。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 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 , 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 , 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 , 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 , 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 , 与县衙署对称设置 , “阴阳各司其职” , 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
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 , 创建于唐 , 鼎盛于元 , 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 , 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
平遥三宝
人称平遥有三宝 , 古城墙便是其一 。平遥县城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 , 周长6.4公里 , 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 。明、清两代都有补修 , 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 。城为方形 , 墙高12米左右 , 外表全部砖砌 , 墙上筑的垛口 , 墙外有护城河 , 深广各4米 。城周辟门六道 , 东西各二 , 南北各一 。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 , 以利防守 。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 , 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 。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 , 至今仍雄风犹存 。
一宝古城墙
即平遥县城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 , 周长6.4公里 , 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 。明、清两代都有补修 , 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 。城为方形 , 墙高12米左右 , 外表全部砖砌 , 墙上筑的垛口 , 墙外有护城河 , 深广各4米 。城周辟门六道 , 东西各二 , 南北各一 。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 , 以利防守 。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 , 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 。。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 , 至今仍雄风犹存 。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 。街道呈十字形 , 商店铺面沿街而建 。铺面结实高大 , 檐下绘有彩画 , 房梁上刻有彩雕 , 古色古香 。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 轴线明确 , 左右对称 。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
二宝镇国寺
出古城北门 , 它是古城的第二宝 。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 , 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 , 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三宝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 。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 。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 , 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 。街道呈十字形 , 商店铺面沿街而建 。铺面结实高大 , 檐下绘有彩画 , 房梁上刻有彩雕 , 古色古香 。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 , 轴线明确 , 左右对称 。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 , 它是古城的第二宝 。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 , 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 , 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 。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 。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 , 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
民俗风情
旱船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 , 四周用绸缎围合 , 面用木条、绸缎搭篷 。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 , 一人乘船扮演女子 , 用彩带系船驾于肩上 , 假脚盘坐"船"中 , 似乘船状而行走 。另一人扮船夫 , 持桨在前划引 。内容多为古代戏剧中与船有关的故事、有《打渔杀家》《许仙游湖》、《秋江》等 。
高跷用两根木棍制成跷腿 , 一般在6尺上下 , 高者达1丈2尺 。木棍上端处横装踏板 , 表演时演员的小腿绑在木棍上端 , 脚踏踩板 , 按各种舞步走动表演 。技艺高超者 , 可跳跃板凳、桌子等障碍物或跌八叉、"金鸡独立"、下软腰 。传统内容有《白蛇传》、《庆顶珠》、《狐狸冤》、《唐僧取经》 。新中国成立后 , 又加入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送子参军》、《计划生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本县北城村、干坑村高跷表演出名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抬阁将铁杆固定在抬杆上端 , 抬杆周围用莲花、彩云等各种道具装饰起来 , 再将三四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和神话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铁杆上 , 由成年男子抬着 , 在行进中表演 。内容有50余种 , 其中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贵图》、《火焰驹》、《断桥》、《虹霓关》、《起解》、《百花亭》、《盗灵芝》、《下河东》《拣柴》、《苏护送女》、《双吊孝》、《黄河阵》、《祥麟镜》、《反棠邑》、《狐狸缘》、《凤仪亭》、《血手印》等 。
龙灯用竹、木、布等材料制作精制的龙头 , 再以竹圈制成若干节龙身 , 用布围起连接成长达20米以上的龙身、龙尾 , 上画龙麟、龙爪图案 。表演时一人用木杆举龙头 , 十数人用木杆分节举龙身、龙尾 , 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戏龙引路 。在吹打乐伴奏下 , 舞动龙头 , 龙身随龙头走向翻滚起伏 , 蜿蜒摆动 。表演形式有《二龙戏珠》、《调四角》、《八调调》、《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 。龙首龙身内置有蜡烛 , 昼夜兼可表演 。夜间表演时 , 龙体内灯火通明 , 气势颇为壮观 。
竹马用竹皮或竹篾扎成 , 外面以绫纱裱糊 , 再经彩绘而成 。竹马分为前后两截 , 固定在十二三岁男童的前胸、后腰 。身系若干小铜铃 。竹马队一般由14名儿童扮演 , 12匹马表现十二生肖 , 前面一个引导的叫马头 , 用戏剧表演中的佛尘指挥 , 后面一个是马尾 。其余表演者手持马鞭 , 象骑着马奔跑一般 , 伴之连连作响的铃当声声 , 犹如万马奔腾 。夜间 , 竹马身上置放灯烛 , 表演起来尤为好看 。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双八调》《单八调》、《剪子股》、《八调调》、《对竹马》、《没头头》、《三环套耳》等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节节高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 , 实际表演难度更大 。表演者多为7岁左右的男女孩童 , 化妆打扮成各种戏剧人物 , 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双肩上面 , 无须任何绑系 , 全凭孩童双腿膝部靠在成人后脑部 , 用劲站立 , 类似杂技表演 。成年人随着音乐节奏 , 在行进中表演 , 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应舞出各种动作 , 煞是好看 。扮演的剧目以《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居多 , 深受群众喜爱 。
地秧歌地秧歌有舞有唱 , 乐器有腰鼓两面 , 钹、钗各一付 , 锣两面 , 口刮四面 , 有条件时乐器可增多 , 表演者也相应增多 。一位手摇拨楞鼓的表演者 , 思路敏捷 , 口才伶俐 , 借景抒情 , 以平遥方言即兴演唱吉祥而风趣的“四六句子” 。句段间 , 各种乐器骤然齐击 , 紧锣密鼓的间奏 , 铿锵悦耳 。腰鼓手是乐队的核心 , 拉开演奏架势 , 手舞足蹈 , 在队伍中走来走去 , 十分活跃 。其他乐手既敲击 , 又表演 , 形态自如 。地秧歌流传较广的传统曲目有《观五京》、《十盏灯》、《王祥孝母》等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民间工艺
手工布:“人老脚先衰 , 养生先养足” 。手工布鞋最显著特点是透气、吸汗性强 , 并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 , 进而实现对人体从足部到身体的保养 。猫头鞋又名虎头鞋 , 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女红水平 。鞋体模猫状虎 , 憨态可掬 , 寓意避邪消灾、吉祥富贵 。柔软的胎体对小儿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
推光漆器: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 , 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 。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 , 绘饰金碧辉煌 , 手感细腻滑润 , 耐热防潮 , 经久耐用 , 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据记载 , 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 , 具有悠久的历史 。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等 。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 , 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 , 或描金彩绘 , 或刀刻雕垫 , 或堆鼓镶嵌 , 线条流畅 , 色调和谐 , 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 , 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 。现在 , 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 平遥推光漆器 , 先后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和金杯奖 。世界博览会优质产品 , 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
平遥特产三宝
平遥特产长山药
被国内外称为“中国小人参”的平遥长山药 。(又称薯蓣、怀山药) 。是邑地久负胜名的特产 , 其制品营养丰富、性温味甘 , 是健身、扶脾、养胃的上等滋补药品 。远销南洋群岛、日本、美国旧金山等地 。为本县特产之一 , 尤以岳北乡种植长山药历史悠久 , 质地优良 , 以条长、茎粗、皮薄、质细著称而远近闻名 。加工后的长山药 , 远销南洋群岛、日本、美国旧金山等地 。《神农本草经》载:“薯蓣味甘 , 性温 , 主养中 , 补虚赢 , 除寒热邪气 , 补中益气力 , 长肌肉” 。可起到人参所发挥不出的疗效 。人参由于食后躁热 , 不宜青年人服用 , 但长山药性温不火 , 营养丰富 , 不论老年、青年、还是妇女、儿童、婴儿均可服用 。一位来自香港的客商说:他们对长山药的吃法有两种:一是放在水中煮三天三夜后蘸白糖或蜂蜜而食 。一是在水中煮三天后 , 再以白糖或蜜蒸馏食之 。
在国外称长山药为“中国人参” , 长山药在宴席上又是待客名贵食品 , 经厨师加工后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 , 可谓之独具一格的佳肴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友情提示:现在平遥古城当地老百姓常食用方法是:1是将长山药连皮洗净后放到笼屉里蒸食 , 吃时去皮既可 , 时间大约在25分钟左右;2是去皮放入小米粥或稀饭里熬食 , 时间25分钟左右既可 。3是还可以去皮清炒、4是或者可以煲汤、5是古城大街小巷出售一种长山药粉 , 真空包装袋的 , 已经加工好 , 开水冲之既可服用 。喜好甜者可以加糖 。
平遥特产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源于商周 , 发展于唐代、到明清时发展到鼎盛时期 , 产品风靡三晋大地 。并出口英、俄、法、新加坡等国家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制作工艺:
推光漆工艺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约三十道工序 , 耗时较长 , 主要特色是利用特有的大漆 , 在精致的木胎上挂灰后 , 刷、涂、阴干、磨推、多至八、九道 , 然后手掌蘸取麻油手工推光 , 谓之推光漆 , 再经描金彩绘、或刻灰雕填、镶嵌等工艺 , 装饰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及多变的纹样图案 , 最后安装铜制饰件 。成品造型华丽、线条流畅、漆面光洁 , 映影似镜 , 防潮防热 。耐腐蚀性能尤异 。
清朝以前 , 推光漆为素底描金 , 清初开始以金漆为主 , 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 。自此 , 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
清代平遥城内漆器铺店有十四家 , 是推光漆器兴盛时代 。光绪年间老艺人乔泉玉在工艺上减少了擦色 , 增加了漆色 , 吸取了唐宋工艺重彩精华 , 从而发展了推光漆器绘画艺术 , 形成了“乔派”风格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1959年7月 , 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在北京工艺美术界艺人代表会上参观了平遥推光漆器并接见了代表 , 勉励走专业化、合作化路子 。随于1958年由乔泉玉带弟子薛生金等人一起创办了平遥推光漆厂 。
薛生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 大胆创新 , 缩短工艺加工时间 , 成品艺术价值有较大提高 , 除传统的绘画内容中花鸟虫鱼和“三国”、“列国”、“封神演义”中的刀马人物及“红楼梦”、“西厢记”中淑女故事外 , 创造性地开发出漆器青山绿水、三金三彩、沥银、沥螺等新工艺1000余种图案 。170余种胎型 , 产品曾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 , 并多次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荣获一、二名和百花奖 , 旅游产品博鉴金奖等 。许多大型屏风如《春苑献翠》、《神州韵史》、《九龙屏》、《八仙过海》、《唐藏和亲》、《打金枝》、《诸仙大会》等成为一代杰作 , 被国家收藏或海内外高价索购 。薛生金被评为国家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漆学质量管理协会理事、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 。
平遥特产冠云牛肉
风味独特的平遥牛肉 , 清代时已誉满神州 。制作历史悠久 , 肉质鲜嫩 , 肥而不腻 , 瘦而不柴 , 醇香可口 , 营养丰富 , 具有未见其肉、浓香扑鼻 , 目睹其物 。色红诱人等特点 , 及扶胃健脾之功效 。1956年4月 , 北京召开的“全国名产食品展览会”上 , 被鉴定为全国名产 。

山西平遥古城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平遥牛肉 , 制作工艺独特:屠宰出血要净 , 腌渍使用当地产的硝盐 , 用年代久远的煮肉老汤兑入新水略加调料 , 大火煮沸后 , 温火慢炖 , 形成“牛油锅盖” , 直至熟透 。捞出锅前 , 猛火沸滚中将肉捞出沥干 。宰杀时平刀大拉 , 割断颈部动静脉血管 , 将血放尽 。否则血渗入肉内 。会使成品色泽不鲜 。
1956年 , 在北京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名产之一;
1991年 , 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银奖;
1993年 , 平遥食品公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1995年 , 平遥牛肉集团公司生产的“冠云”牌牛肉 , 荣获94太原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和94成都全国星火科技精品展示会金奖 。
山西民歌夸土产中第一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传唱数十年到今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