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和顺镇 古建筑活化石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古镇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 。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 。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 。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 。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 。
《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 。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 。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 。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
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 。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 。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 。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 。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
和顺龙潭
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 。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为和顺侨乡一胜景 。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 。和顺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 。
双虹桥
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 。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
古树群
千手观音古树群和顺古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阁的两棵秃杉,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也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 。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 。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 。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 。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 。一辈辈的和顺人先到千手观音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愿望,然后从这条古驿道上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
和顺美食
和顺里有本地特色的菜品不少,一般都不贵 。菜品首推黄焖鸡和木瓜鸡 。糖粑粑是和顺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不错,要趁热吃 。
【云南腾冲和顺镇 古建筑活化石】 腾冲特色小吃:大救驾、 和顺三滴水 、煮饵丝 、坛子鸡、 稀豆粉 、撒撇 、土锅子、 大簿片、 和顺头脑 、粑粑 、松花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