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鬼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河南民间要上坟烧纸祭奠死者,并行超度亡魂野鬼之事,是迷信色彩颇浓的节日 。此节原为宗教节日,一说始于道教,一说源于佛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鬼节的迷信活动多已摈弃,许多年青人已不知有此节 。但乡间走亲戚、接闺女或吃新鲜蕃瓜之俗仍可见到 。
“月半节”
光山一带民间,鬼节之祭讲究“新半月”和“老半月”,七月初二、初三为新半月,七月初六至十四为“老半月” 。新半月专祭新亡故之人,老半月则祭先祖,故又称鬼节为“月半节” 。新县人则从农历七月初五至十五日都可行祭,讲究赶早不赶晚 。桐柏县人给先人烧纸要在晚上,同时讲究农历七月十五日午饭前不是烧纸祭祖者不能来家串门 。
放路灯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每逢七月十五日,白天家家要祭先祠,上祖坟,燃香烧纸,设供飨祖 。有钱之家还要持斋诵经,请道士掌坛打醮,晚上还要设路灯 。河边人家则沿河燃灯,烧纸焚香,超度“天不收、地不留”的孤魂,俗称“放路灯”和“放河灯” 。在豫南新县等地还要给野鬼孤魂和过往之神灵泼冷饭以祀 。
点花山
【河南“鬼节”习俗】 在林县,鬼节还要点花山、对鞭 。农历七月初,人们便在山坡上用乱石、秸杆、柴草围堆,至七月十五日夜点燃,届时满山火光如山花竞放,故谓“点花山” 。点花山多互相比赛,以柴堆大、火势猛、火焰高者为优胜 。在火光中,一些年青人手持用青麻、布条拧制的鞭子甩打,以见其优,同时,互相挑战点将 。点花山、对鞭获胜者便兆示其当年运气好,秋季一定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