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神妈祖信仰分灵习俗

在分灵习俗特别旺盛的台湾,妈祖信仰因为分灵与进香等宗教活动,形成特殊的层级谱系 。分灵系指地方新建庙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时,先到历史悠久、神迹灵验的大庙去求取神明的灵力 。经过特殊的仪式之后,新塑的神像被视为祖庙神明的分身,具有相同的灵力,但是每年必须重新回到祖庙来进香、刈火,方能保持灵力不衰 。分灵习俗并非妈祖信仰独有,但其影响力以妈祖最钜 。
在台湾,大凡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都会成为邻近地区妈祖庙和信徒自宅供奉妈祖的祖庙,层层分灵传布出去后,形成一个蛛网密布的信仰系统,并且透过热闹的进香、刈火仪式,强化信仰的深度 。信徒们也普遍相信,层级较高的妈祖庙,其神力灵感也较为强大(这个情况在其他地区则较不明显) 。
因为这样的层级观念,台湾许多妈祖庙对于自身在层级中的地位锱铢必较,民国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后,台湾的各大妈祖庙之间开始有谁才是“开台妈”的争论 。只要是规模较大的妈祖庙,无不在山门上大书“开基妈祖”或“开台妈祖”,标榜自己的香火乃是直接从福建湄洲祖庙而来 。
1990年代,在两岸交流开放以后,台湾许多妈祖庙蜂拥前往福建湄洲岛进香,并捐款兴建殿宇 。这使得妈祖庙和“妈祖遗迹”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殆尽的湄洲岛,重新迅速兴建了大量豪华的宫殿、参道和牌楼 。
这种对于“祖—从”关系的争论,有时还会造成宫庙之间的不睦 。但对于信徒来说,宫庙之间的争执并不造成信仰上的差别 。随着妈祖信仰的影响力提升,各重要妈祖庙举办的宗教活动,往往成为强力的社会动员,乃至于沾染上政治色彩 。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台湾海峡的妈祖传说 。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 。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 。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而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 。二次大战期间,盟军丢两颗炸弹在大甲街上,一颗炸毁火车站一带;一颗未爆弹落在妈祖庙旁的市场边,当时镇殿妈祖的双手是张开的,民间流传是镇殿妈祖显灵接炮弹,才使镇澜宫城内一带没有受到炸弹损伤,云林西螺、屏东万丹万惠宫也有相似的传说 。
【台湾海神妈祖信仰分灵习俗】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 。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彰化南瑶宫、新港奉天宫都有妈祖显灵让儿童死而复活的神迹,传说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背着儿子(或曰孙子)一同前往,在进香途中其子(或孙)因中暑突然暴毙,女香客不得已只得暂时将其尸体放置在庙后草寮中(或曰树林下),待进香返回时再做处理 。不料回程时竟遍寻不到其尸首,女香客无可奈何只得赶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门,竟见其儿(或孙)正在门口游玩 。询问其经过,孩童说是有一位阿姨带他回家,乃知是妈祖显灵让小孩死而复活 。众所皆知,人死当然不能复生,此一神迹乃表示妈祖之神通广大,能使死者复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