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塘肚行神庆元宵

塘肚“行神”习俗源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由曾中进士的乡贤严学思所创立,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习俗流传至今已386年 。
元宵佳节,佛山人喜欢“行通济”祈求好运,而距离佛山市中心城区50公里左右的高明塘肚村,亦有一场庆元宵盛会,当地人称为“塘肚行神” 。
塘肚村位于荷城街道南洲行政村 。宋元之际,严氏族人从高要范山村迁居此处而逐渐形成村落 。因东西两坊凹处地形如肚状而取名“塘肚村”,历史上也曾用名“大唐塘肚” 。
【广东佛山塘肚行神庆元宵】 “塘肚行神”的习俗源于明代进士严学思,据《高明历代名人选辑》记载,严学思生于1573年,卒于1653年,字心印,是高明荷城塘肚村人,明崇祯四年(1631)考中进士 。关于严学思有这么一个传说:
当年严学思赴京应试,渡江途中险遭风雨覆船,突然船边闪现金光,漂来一个上书“岑圣王神位”的檀香神牌,严学思等人捞起后风雨骤停 。当晚,严学思梦见金甲人告诉他“遇麦而仕”,后来他果然遇到赴京考试的高明人麦而炫,两人同中进士 。严学思为拜谢神恩,告假回乡组织乡人修建岑圣庙供奉“岑圣王”,香火祭拜,以表虔诚,并定下每年正月十五为全村行神日,作为春耕播种前的仪式,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人身体健康 。自此之后,每年正月十五日,塘肚村的行神仪式便成习俗,并延续至今 。
所谓行神,就是抬着“岑圣王”(俗称大王公)的神龛于塘肚村四坊之间巡游,线路从岑圣庙出发,经过严氏大宗祠、东西坊、石砚坊、兴隆坊、塘源坊,最后再回到岑圣庙,路程将近30公里 。
在行神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岑圣王”神龛,紧跟其后的是四坊醒狮队,随后是参加行神的群众 。
行神队伍当中会有一名老者,手提一袋红带子,沿途派给路人,路人如果能索要到红带子,或是摸到大王公的神龛,即意味着带来好运 。红带子寓意吉祥,未婚男女将红带子缠绕手上,巡游结束后挂在自家门口祈盼姻缘降临,而父母长辈则带回家中祈福儿女健康成长 。
行神当天,村民们早早在家门口挂起数层楼高的鞭炮,等到巡游队伍经过时,锣鼓喧天、鞭炮轰隆,到处人山人海,场面热闹非凡 。
按当地风俗,只有新婚男子才能抬“大王公”巡游,每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因此村里许多出门在外的人都会特意赶回来争取机会 。
这一天,塘肚村民都会做上最好的濑粉,宰鸡杀鹅,以丰盛的美食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参加行神的路人不论是否与主人家认识,都会受到热诚的邀请,越多人共餐,主人家就越高兴 。而在行神路线的道路两旁,会有众多小摊贩摆卖风车、花灯、香烛、手工艺品、小吃、瓜果蔬菜等商品,琳琅满目 。
随着时代的变迁,“塘肚行神”已深入人心,演变成为所有人都能参与的集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