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湖北宜城人为何不过端午过十五】 每逢粽叶飘香,我们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农历5月5日)到了,但是,当全国各地、不同的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或龙舟竞渡或腰鼓歌舞来庆祝节日缅怀先贤的时候,宜城人却静悄悄地等待着阴历5月15的到来,到了这一天,出嫁的女人携夫牵子赶回娘家,外出的儿孙也纷纷回乡,与父母长辈一起品尝粽子、追忆先贤 。这个独特的风俗已经延续了很多很多年了,但追根索源,还是得从屈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宜城的特殊地位说起 。
早在公元前689年,刚刚继位的楚文王就将楚国的都城建在了鄢郢(今宜城市城西南20里郑集皇城村),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一代又一代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使默默无闻的楚国在这里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丰功伟业 。但到了公元前300年前后,楚国日渐衰退 。当时,屈原作为楚国的上大夫,楚怀王熊槐时期的左徒,深受怀王的重用,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主张“修明法度、举贤荐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协助怀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国事渐衰的楚国初现生机 。
公元前299年,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前往秦国,被秦王索要城池不成扣留于秦 。怀王的长子熊横(楚顷襄王)继位后,听信奸佞的谗言,将屈原放逐 汉北、江南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引谷水筑长渠 攻楚,淹死楚国军民十数万人,大败楚军 。身在湖南的屈原闻讯后,悲切异常,深感兴国无望,是年5月初5,怀抱巨石自沉汨罗江 。
屈原的去世,让特别崇敬他的民众十分痛惜,又怕水中鱼蟹吃掉他的尸体,纷纷抛洒食物入江,后来,崇信鬼神的楚人就把食物于植物的叶子包裹、煮熟,制成粽子,于每年的阴历5月初5将粽子抛入江中,敬祭鬼神缅怀屈原,逐渐演变成今天端午节日 。而当时的宜城身处楚国都城,虽楚顷襄王已败走于陈,但王族的势力仍是很大,公开地祭奠被流放的臣子肯定为王法所不容,于是,聪明的宜城人便将祭奠屈原的日期往后延长10天,将阴历5月15日定为屈原的祭日,包粽子、摆祭坛,进行祭奠,后来,便演变成今天的5月15过大节气了 。
时光荏苒,从公元前278年到今天,已经2287年了,但屈原所创立《楚辞》等文学著述,以及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仍在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停地上下求索 。追寻先人的足迹,缅怀祖辈先贤的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我们继承下来,也将不断地传承下去 。而宜城只过十五不过端午的习俗,会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幻而逐渐忘却,继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呢?!
- 湖北宜城的过年习俗
- 湖北长阳土家族过年的习俗
- 云南宜良九乡猎神节
- 江苏宜兴的名片
- 湖北浠水端午节习俗
- 湖北浠水的春节习俗
- 湖北鄂州梁子湖捕鱼节
- 湖北黄石的春节习俗
- 湖北口回族文化风俗
- 湖南宜章瑶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