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 , 女娲创世神话中的人类诞辰日 。俗称“人日” , 也叫“人庆日”、“人胜日”、“七元日” 。晋人董勋《问礼俗》云:“正月一日为鸡 , 二日为狗 , 三日为猪 , 四日为羊 , 五日为牛 , 六日为马 , 七日为人 。正旦画鸡于门 , 七日贴人于帐 。”
中国上古社会的动物象征谱系中 , 鸡、狗、羊、猪分别象征东西南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 , 牛和马象征着地与天 , 也就是上方和下方 。女娲创世神话中讲的前六天所造的六种动物合在一起 , 恰恰是三维度的立体宇宙构成的一种隐喻 , 加上中间为七 , 已经到了极限 , “七”就成了宇宙数字 , 循环极限数字 。古人对空间的认识是先由东西 , 再向南北 , 而牛马的出现又较其他四畜晚一些 , 所以从鸡到人的创世神话所造动物是有先后顺序的 , 空间数字“七”又转换为时间的循环变化 , 七日象征着时间的极限 , “七”这个神圣位置留给人 , 成为人的纪念日 。
客家俗谚:“七胜八败” 。其中“七胜”由正月初七“戴人胜”民俗简化而成 , “七”被引申为“吉庆”、“胜利”、“顺意”;“八”则是“白”、“败”的谐音 , 借指白喜事、忌日、凶灾等 。
但赣南客家的数字禁忌却忌讳“七”多于忌讳“八” , 如正月初七日吃“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长久之外 , 还隐含着人们对“七”这一数字的禁忌 。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有“麻烦”的意思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等 。“走七”俗称“撞七” , 报丧后第二十八天(俗称“四七”) 。又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 。“撞七”则须举家走避 , 客家俗语云:“撞三没撞四 , 撞得生人没点气” 。“七七”(即报丧后四十九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以防丧事层出不穷 。“四七”俗称“妹子七” , 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 。“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 , 每七日 , 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 , 又称“筛七” 。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 , 一般中上家庭 , 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 , 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其实上述禁忌民俗也都与正月初七“人胜日”信仰有关 , 生于“七”对客家人来说是喜 , 死后逢“七”祭拜同样也是喜 , 只不过有红白之分 , 但“七”作为象征无穷循环的数字 , 其神圣性却是一致的 。
中国自汉代开始有人日节习俗 , 魏晋时期愈加重视 。唐代及唐代以前人日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戴人胜” 。《荆楚岁时记》载曰:“(人日)剪彩为人 , 亦镂金箔为人 , 贴屏风上 , 亦戴之头鬓 。亦造华胜以相遗……像人入新年 , 形容改新 。”“剪彩为人”即用五色绸缎剪为人形 , “镂金箔为人”即雕刻金属薄片成为人形 , 这些由绸缎剪成或金箔镂刻而成的“人形” , 就是所谓的“人胜”了 。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日即事》云:“镂金作胜传荆风 , 剪彩为人起晋风 。”唐代尤其流行人日佩戴人胜、在床帐粘贴“人形” , 因此唐代的人日节就成了“人胜节” 。如李乂《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有“幸陪人胜节 , 长愿奉垂衣”之句 , 便是证明 。唐以后人日节衰落 , 戴人胜的习俗只在少数地方仍有流传 。如宋代诗人宋祁《人日》有“况镂黄金假作人”之句 , 明崇祯《嘉兴县志》记载:“士女造华胜相遗 , 或戴于发 。”佩戴人胜在于祈求人丁兴旺 , 是上古人类生殖崇拜的遗风 。日本正仓院所存唐代人胜值得注意 , 一枚的图形是女子 , 有十六个字的另一枚绘有儿童 。这些绘有女子和儿童图像的人胜要贴在床帐或屏风上 , 贴屏风较贴床帐兴起晚 , 床帐更能说明问题 , 即绘有女子和儿童的人胜是一种生育巫术 , 贴于寝室床帐 , 祈求妇女具有生子的能力 。至于女子戴人胜于头 , 原始意义也当是希望自己具有生殖能力 。人胜标志和人日命名二者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
唐代 , 每年人日 , 皇帝都要赏赐群臣彩缕人胜 , 又登高大宴群臣 。到宋代 , 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吃“七样菜”、喝“七宝粥”习俗已经广为流传 , 但今天仍然传承“七样菜”、“七宝粥”岁时民俗的 , 却主要是分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 。
北方地区正月初七传统美食民俗:盒子菜
说明:盒子菜源于古代立春“咬春”习俗 。即吃春饼、春卷、春盘 。春饼是用烫面烙的一种双层薄饼 , 吃的时候揭开 , 现在饭馆则多用卷烤鸭的鸭饼代替 。卷春饼的菜称为“和(读“或”音)菜” , 用豆芽菜和粉丝加调料或炒或拌而成 。另外还要配炒菠菜、炒韭菜、摊鸡蛋等热菜以及被称为“盒子菜”的熟肉 , 如酱肘花、酱肉、熏肉、炉肉(均要切丝) 。如果在家里吃 , 这些菜是从“盒子铺”(卖熟肉的铺子 , 如西单“天福号”)购买 , 熟肉铺送货时把熟肉盛在外观精致的盒子里 , 吃饭时就把盒子摆在自家的餐桌上 。待顾客吃完肉之后 , 肉铺再取回盒子 。菜因为装在盒子里 , 所以被称为“盒子菜” , 熟肉铺则因靠墙放满了备用的盒子 , 而被称为“盒子铺” 。
正月初七人日 , 北方地区还有登高、摊煎饼、吃“盒子菜”等习俗 。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不同 , 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的祝颂祈福的内容 , 因而常是合家同登 , 饮宴歌唱 , 尽情欢乐 。老子所谓“众人熙熙 , 如登春台”所言正是上古人类春日登高的惬意 。宝颜堂秘笈本《荆楚岁时记》注曰:“北人此日食煎饼 , 于庭中作之 , 云‘熏天’ 。”“盒子菜”乃熟食荤菜 , 非常适合人日野外登高食用 。
广州地区则有人日“游花地”、“选人日皇后”习俗传承 。广州芳村花地湾是著名的花卉产区 , 每逢正月初七“人日” , 广州人便成群结队地去花地游览 , 俗称“游花地” 。过去广州人在人日出游的过程中还要评选“人日皇后” , 中选者主持这一天蒸米糕、做美食等项活动 。当选者除了具备美貌之外 , 烹饪技术也需过关才行 。此外 , 更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 是典型的出得厅堂 , 入得厨房 。
南北朝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载曰:“正月七日为人日 , 以七种菜为羹” 。以七种菜所做的“羹” , 当时民间俗称“七宝羹” 。《荆楚岁时记》未具体载明“七种菜”是素菜还是荤菜 , 还是荤素均可 。从清代中后期还局部流传于江南各地的相似民俗中 , 或许可以窥探到当时“七宝羹”的一些风情 。
福建泉州:“是日取菜果七种作羹” 。
广东潮汕地区:“以菜七样煮食 , 云益寿 。竞抬神出游 , 各村设供 , 以兆一岁平安” 。
浙江:“正月初七日 , 家家吃叠砂团子 , 俗名曰人口团 , 食者可一年人口平安” 。
安徽:“以饴糖掇炒米成团 , 谓之饷大平 , 俗以为想太平意 。”
在人日 , 以广州、香港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喜欢吃“及第粥” , 至今仍然流行 。所谓及第 , 就是希望在科考场中取得状元 , 人日吃“及第粥”就是取其好兆头 。“及第粥”由猪肝、猪肚、猪粉肠、肉丸和鸡蛋等一起煮而成 。
客家人年初七“以七种菜为羹” , 俗称“七样菜” 。
梅州客家俗语云:“吃完七样菜 , 捡金又捡银!”潮汕人则认为“吃了七样羹 , 越吃越年轻 。”吃七样菜之所以有着如此美好的预兆 , 与七样菜的内容有着密切关系 。粤东地区客家的“七样菜”一般是芹菜、大蒜、香葱、芫荽、韭菜 , 另有就是鱼或者猪肉等 , 有荤有素七种菜肴放在一锅烹饪 , 煮好后便全家男女老少坐在一起享用 。“七样菜”取七种蔬菜或鱼肉的谐音 , 如芹菜 , 表示吃了就会变得更勤快 , 大蒜则寓意会划算、善经营 , 香葱即指代聪明 , 芫荽表示有缘、团圆 , 韭菜象征天长地久 , 有鱼或有肉表示富足 。全家吃素的人家则以豆腐竹代替鱼肉 , 同样有“富足”的寓意 。
与粤东客家近邻或杂处的潮汕人 , 也有类似“七样菜”的习俗 , 名曰“七样羹” 。潮汕人的“七样羹”分甜、咸两味烹制 。选用的蔬菜包括厚合(即百合)、芥兰、芫荽、大芥菜、春菜(即小芥菜)、大蒜和芹菜 。咸的做法是熬好排骨汤 , 然后将七种菜放进排骨汤里煮成一锅浓浓的菜羹 , 还可在羹里加入香菇、虾米或鱿鱼丝等调味品 , 使羹汤更加香醇 。至于甜味“七样羹”的做法 , 则将青菜用油爆炒 , 然后下糖调味 , 这种做法相对简单 , 吃起来甜蜜爽口 。
福建、台湾地区闽南人的“七宝羹”则多用菠菜、芹菜、葱或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闽南人俗称菠菜为“飞龙” , 吃菠菜寓意生龙活虎、身体强壮;闽南人吃芥菜则表示长寿;吃荠菜则驱除凶灾;而吃白菜则寓意明明白白 。至于芹菜、葱或蒜、韭菜 , 其寓意与客家七样菜相同 。
广西陆河客家年初七的七样菜 , 俗称“七样菜茶” 。是日上午 , 陆河客家煮“七样菜茶”为主食 。“七样菜”即大蒜、芥菜、荷兰豆、油麦菜、生艾、茴香菜、薄荷等七种蔬菜或香料 。家庭较富裕者还往往外加以虾仁、鱿鱼、香菇等加香油炒熟 , 然后用上好幼茶(即绿茶)、芝麻、花生放入陶制瓦钵内 , 用擂茶棍仔细擂成糊状 , 冲进滚烫开水即成香喷喷的客家擂茶 。七样菜泡入茶中或加入米饭 , 或入炒米花 , 由各人所好 。这种菜茶既香醇可口 , 也清热散寒 , 驱邪扶正 , 沁人心脾 , 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美食 。
各地客家“七样菜”的称谓各有不同 , 所用材料也有所差异 。
福建闽西宁化、江西赣南石城等县称之为“七样羹” , 与畲族及畲族祖地潮州地区的称谓一致 。但所使用的材料不全是素菜 , 一般有大蒜、芹菜、香葱、韭菜、鱼、肉以及客家米粿 。
江西赣南宁都客家则与闽南人的称谓一样 , 曰“七宝羹” 。其材料却也与闽南人不同 , 闽南“七宝羹”全部是素菜 , 而宁都“七宝羹”则有菜有肉 , 一般用大蒜、芹菜、香葱、韭菜、芫荽、芥菜及肉丸 。清光绪元年《瑞金县志》载曰:“人日 , 以七种生菜为羹 , 亲串邻比互相饷遗 。谚云:食过七种羹 , 打点作营生 。”
【正月初七人日美食:七样菜、盒子菜、及第粥】 台湾客家人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火锅 , 火锅用料“七样菜”是必不可少的 , 即芹菜、大蒜、香葱、芫荽、韭菜、鱼、肉 , 并分别寓意“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年年有余”、“富足” 。
- 安阳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
- 广西岑溪正月初十上灯节
- 十堰郧西七夕节民俗
- 四川巴中正月十六登高节
- 湛江元宵节民俗
- 山西祁县过年文化:石头节
- 广西梧州乞巧节
- 女婿日:从灌酒到品茶
- 丧父哭词 惠州客家:哭十二月
- 客家正月初二民俗:扛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