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隶属于甘肃省中部,西靠七里河、城关区,东邻定西市安定区,西南与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皋兰、白银市平川区相望,东北和靖远县、会宁县接壤,面积为3301平方公里 。
榆中有传统的“清明会”习俗,其形式内容考究 。
据记载,榆中的“清明会”起源于元代 。旧时,榆中的“清明会”由户大、家庭条件好的家族主办,声势有大有小 。每当清明节来临,村子里各氏家族忙碌了起来,筹办一年一次的“清明会” 。本家族谁家“添丁”(生子),这年的“清明会”就由谁家操办,族内还有“添丁”的户,按前后顺序,由前“添丁”的户主办,后“添丁”的户协办,其他族户也要适量捐助粮、款,叫添份儿 。本族“清明会”的捐款,由会内保管,当年剩余的积存滚动使用,族内谁家遇了天灾人祸,也可周济使用 。“清明会”一般都在前一两天举行,最重要的活动是扫墓、“添丁”、续家谱、立碑、吃“清明会” 。
【榆中的“清明会”习俗】 “清明会”的本意是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
按恒久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榆中人多在清明时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邻近清明的“单”日举行 。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
清明祭扫仪式因地区不同,每家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法也就有所区别 。在榆中用“清明会”的形式扫墓已成传统 。
扫墓,也俗称上坟 。凭据旧的习俗,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不用“往生钱”(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先到各自村庄、分支的坟上去上坟 。再按规定的时间赶到“清明会”场,同本族成员一起去祖坟(不出五服)上坟祭祖 。每到一茔地,先要在坟茔上方,向后土神祭扫,再祭扫每位先人 。最后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神 。
扫墓时将食品供祭在亲人墓前,烧香点酒、或甜醅,意在让后人大发,或献花圈,再将纸钱、花圈焚化 。是三年新坟的,每年前十天扫墓,不添土 。过了三年的坟,算是旧坟,遇上闰年不添土,其余年限扫墓都要象征性地给坟头添添土,每座坟墓培上三小背篓土即可 。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不论新老坟扫墓届时要修整坟头,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
“添丁” 。“添丁”祭祖是扫墓的又一项主要的活动 。
“添丁”,生儿子,就是添丁进口 。谁家添丁,清明扫墓,家里蒸上披花的大馍馍,扫墓那天,由男的提上大馍馍、礼品、祭品等,同众多族人一起去祖坟跪拜禀告,家里添了人口,“添丁”的属相,出生的时辰 。到祖坟禀告,即是添丁之喜,同时也是希望孩子长寿 。
每当遇到本家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添丁”,一前一后,同一天到祖坟去禀告“添丁”之喜仪式 。而没有举行“清明会”的家族,谁家“添丁”,在清明前一天自个儿到祖坟去“添丁” 。
续家谱 。每年的“清明会”,分布在方圆一百多公里内的本姓几个家庭分支群的每个家庭代表都要集会在家庙、祠堂,奠祭祖先,共商族中大事 。增补家谱是“清明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要把新生人名生辰增补上去,把去世人的忌日续写完整 。
过去,家谱都在大房一支保存着,在“清明会”将家谱摆放在主房供先人桌的正中,或拿到家庙、祠堂,本氏家庭成员翻看家谱、祭祖 。在家庭族长的主持下,由本房支的房长负责,将新“添丁”或已故亲人,由擅长文化的人续上到家谱上 。续家谱的讲究是,已故三十岁以上的才能上家谱,三十岁以下的不能上家谱,也不能进老坟 。
续家谱容易,而修家谱难,一个家庭重修家谱要每隔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 。要专门请来谱师,组织本族懂家谱、有文化的老人协助编写,一般一部家谱重修要花五六年时间,前后修改几稿 。重修的家谱大都要在“清明会”领取,这天,本氏祠堂里悬挂着祖先画像,供子孙后人跪拜瞻仰 。上百名、上千名本氏后人来到祠堂,一个个胸前戴上“×氏”家的字样站着,祠堂内,正厅前燃放着香烛,正面墙上挂着列祖列宗祖先图,后人们先恭恭敬敬向祖宗像鞠躬行礼,然后从族长、户长手中接过家谱回家 。
在领家谱的家庙、祠堂或回到家,都要在宗派的画像前和神主儿前叩拜行礼 。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重修家谱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的家谱只记载男子,现在则记载了女子 。“清明会”领家谱的场面更加壮阔 。
立碑 。千百年来流传的立碑是为先祖树碑立传 。每年“清明会”的前几个月,家庭辈分不分上下,年龄不分大小,性别不分男女,居住不分远近,聚集在一起商议立碑之事,自己撰写或请有文化的人拟好墓碑正背面的碑文,碑正面一般上方刻有“万古流芳”、“千古”等字样,右面刻有籍贯、出生年月日,故于年月日等字样,正中刻有“×氏始祖××之墓”或“严父×××之墓”、“慈母×××之墓”,左面刻有儿孙、儿女名字,何年何月何日立等字样 。有的在碑背面刻有碑文,记载先人的生平事迹,有的撰写四言文的碑文,内容丰富,上下押韵、对仗 。
有的还要刻上小小的土地公神、后土神,“×氏茔堂”的小石碑 。
在“清明会”黎明前,按照风水、阴阳先生择的时辰,后人们就把墓碑运抵墓地,很多族人或亲戚都聚集到祖先的墓前,胸戴小白花或一小条红布在碑地迎碑,一路上礼炮、锣鼓齐鸣 。墓碑到墓地后,先给墓中的后土神上香 。则由风水先生在早已选择好的墓碑地墓中,搭罗盘、吊线,确定方位,由工匠在底座的位置控出一个大院,再由风水先生反复调试方位,赶在天亮的时辰,将碑墓座落下,在墓碑前燃起三柱高香,鞭炮齐鸣,吹鼓手敲锣打鼓,礼炮震耳,接下来举行揭碑、拜碑 。拜碑仪式上,全体族人、宗亲、至亲就位肃立,按照辈分大小挨个叩拜大礼 。拜完礼后,由两名有名望的族人揭碑,一名族人净碑,一名族人点朱,一名文化高的族人或宗亲或至亲恭读祭文 。还要恭读本氏家族祖训、家训 。还有的为土地公神、后土神和“×氏茔堂”立小石碑的,先立后土神碑,再立祖先墓碑,然后立守护墓的土地公神,“×氏茔堂” 。
吃“清明会” 。在扫墓、“添丁”、“续家谱”、“立碑”等祭祖活动完后,所有参加“清明会”族人、宗亲、至亲都聚集到“添丁”的家庭,或主办当年“清明会”的家庭,像过事情一样吃“清明会” 。将宰割了的猪、羊、鸡,备足一桌桌酒席,谓之吃“清明会”,有的地方讲究族内人坐席只喝酒、不猜拳,有的地方可以猜拳喝酒 。算是家族人一年一次的大团聚,继续和谐繁荣下去 。
现在榆中许多地方仍然延续这种古老的“清明会”习俗,但在内容上有新的变化 。
- 安西 酒泉瓜州赛瓜节
- 甘肃碌曲县风俗:西仓寺“亮宝节”
- 壮族“七月香”戏水节
- 端午节戴“五彩线”的由来
- 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
- 畲族婚礼中的“宝塔茶”文化
- 壮族始祖布洛陀
- 傈僳族“阿尺木刮”
- 俄罗斯族的 “比瓦”
- 鄂温克族“哈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