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居住在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的彝族支系白依人因穿白色的火草衣而被称为“白衣人”或“白衣子”,现又写作“白依人”,主要聚居在五星、河东、南坡和上鄂坪四个村委会,少数零星分布在六合乡的麦地、灵地村委会和龙开口镇的大箐、龙旦、箐北村委会,人口5000多人 。白依人具有非常独特的风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逐步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丧葬习俗则因为对死者的祭奠和亡灵的敬畏,而保留较为完整 。
入殓前后的习俗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白依人一旦去世了,族人来帮忙的首先要及时给他洗脸,换衣服,然后包裹遗体 。洗脸后用一块火草布盖住脸,用麻皮捆扎包裹遗体的棉絮 。同时要及时烤制七片麦面粑粑用线串成一串然后呈环形结在死者左手腕上,据说这是给死者备下过“直里”桥(阳间通向阴间的桥)和进阎王殿时用以喂守门狗,让他顺利通过 。备好棺木,待死者后主到后,方可入殓,入殓前发长号三声,之后,整个入殓过程都要断断续续吹长号 。按习俗,人去世了,去阴间了,就不能再见到阳光了,所以入殓时一定要打一把伞于死者头上 。入殓搬动遗体时,用三根稻草绳穿在捆扎遗体的棉絮下,六个人提起来入棺,稻草绳必须是顺时针方向搓制成的 。枕头下一定要垫一把稻草,据说这是到阴间用以喂马的草料 。盖棺前要把原来盖在脸上的火草布揭开,否则到阴间他看不见,同时可以把直系亲属赠送给死者的火草衣装入棺内 。
办丧事不择日,第七天“阿那这”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白依人办丧事不择日子,认为死者离世,已经选择了自己最好的日子,死者家属在本家户族的帮助下,一般在三天之内随即安葬 。因此非直系亲属且居住较远的亲戚不一定能赶上葬礼,但下葬之日起第七天“阿那这”(彝语专指第七天上坟)到墓地上宰羊祭奠是不论远近都得赶到的 。
孝服维系亲属,宰羊祭奠死者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白依人办丧事都穿戴白色的孝服,孝服是自己织就并缝制的不同于生活装的一种火草衣,款式与生活装一样,斜襟,左衽,无扣,束腰,腰带以下呈前摆和后摆两块长到脚踝,孝服火草布的蓝白色的纬线间隔比生活装的宽些,看起来更白一些,头饰则用白布做的,女的扎白头巾,男的打白套头 。葬礼这天,死者家属要专门给死者后主和已出嫁的或出去上门的子女夫妇俩各送一套孝服,对其他的亲属不论多亲也是不能随意送的 。一般是送女人一件白布孝衣和一块头巾,送男人一件火草布孝衣和一条白布套头 。白衣人家里若有老人,家庭主妇就要适时织下火草孝布,孝服则是人离世了本家户族的妇女来帮忙才因人临时缝制的 。
葬礼这天早上,要举行隆重的送孝衣仪式 。在唢呐乐中,孝子跪在灵柩前双手托起装着孝衣的托盆,请主祭给死者后主和已出嫁或上门的子女送孝衣 。这时,主祭从托盆里拿出孝衣会很客气地对在灵柩旁接受孝衣的亲属说:“对不起,跟你家要只兔子啦 。”表示授孝衣七天后“阿那这”那天要到墓地宰一只羊子来祭奠 。
参加葬礼的白依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比死者小的或是死者的下辈都各自穿戴来白色孝服,白衣服,白套头、白头巾,整个场面都是白白的 。
死者的直系亲属一般都要给死者送一件火草衣,用香火烙几个眼后一起入棺,若赶不上入棺或棺内装不下,亦可在下葬时放在棺前一起入葬,也需要用香火烙几个眼,据说这样死者才能收到 。
出棂前的最后祭奠和送棂时,已婚孝子和亲属不论平辈还是侄辈已婚男子都要披一件白依话叫做“坡亚波”的孝衣 。“坡亚波”非常圣神,是在男子成婚后才缝制的,款式跟生活装相似,但不系腰带,黑领,脊背后缝上一块约五六寸宽的蓝色或黑色的方布,方布正中间还要点缀上三个呈“丫”型的海贝 。“坡亚波”每个已婚男子终身就这一件,平常直系亲属长辈去世葬礼都要拿出来披,每一起白事结束,都要及时收好装在柜底,平时动都不能动它,本人死后要随同入棺,未婚则不予缝制,自然也不用披 。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第七天“阿那这”要到墓地祭奠,宴请所有的亲朋于坟山 。葬礼那天接受孝服的孝子孝女们则在第七天上坟“阿那这”时每家牵一只羊来祭奠 。同时要带一把香、一块腊肉、一壶酒(约两斤)、几斤米和少量食盐 。来到墓地点燃香后,在主祭的主持下,在坟前脱掉套头下跪三拜,先给死者敬酒、后给祖先敬酒,再给坟左边的其他孝子们敬酒 。之后即可宰羊烹制 。死者子女出嫁或上门的越多,祭奠宰杀的羊子越多,少则三四只,多则七八只 。宰杀后每一只羊都要留一支羊腿(一般是前腿)包在各原羊皮内再用各自的牵羊绳捆好,事后回赠给拉来羊子的孝子各自认羊皮带回家,其余的烹制后宴请宾客 。宴席都是六人席 。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阿那这”这天上坟后的一年里,春节、清明、七月半、冬至这四个节日要上坟祭奠一个轮回,但规模可以不像“阿那这”那么大了 。一年之后,清明节上坟即可 。
唢呐声声寄哀思,亲朋好友送亡灵
白依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办红白事离不开唢呐声,无唢呐声不成事 。办丧事临时请吹唢呐的乐师,不论乐师有什么特殊事都不会推诿,更不会回绝 。乐师在葬礼前一天晚饭前来到后,主人家跪于灵柩前先用小木托盆托上两杯酒和一元二角钱(润年一元三角)敬给乐师,再托上白孝套头赠给每位乐师各一条 。承头的乐师端起酒杯,敬天、敬地、敬死者,然后接受套头发给其他乐师,乐师们系上套头后,一平排跪于灵柩前拜上三拜,之后就开始吹奏 。丧葬演奏的器乐有唢呐、长号、大镲、锣和鼓 。吹奏完“三吹三打”后,一般吹奏《迎客调》、《央客调》等 。葬礼前一天晚饭后,吹奏《吹吹腔》唱板凳戏,即兴演唱,有对死者歌功颂德的,也有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哀思之情的,也有表达在世的人要如何生活、生产劳动等等 。出棂前“尼细”(即献菜祭奠)时吹奏《哭黄天》,在送棂的路上,紧跟领路幡之后,在长长的送灵队伍之前的乐队,吹出一阵阵长号声,吹奏出一曲又一曲凄切哀怨的《哭黄天》、《过江调》、《过山调》,再配以大镲、大锣和鼓声,好不悲伤 。唢呐声声,凄凄惨惨,寄托了人们对逝者无限的哀思 。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文章插图
第七天上坟和这一年四个节日上坟都要吹奏唢呐 。平时则不兴吹奏《哭黄天》,就算是徒弟要学吹也只能是用口鼻哼哼,白事才能拿唢呐吹奏 。
统一坟山,集中安葬
【大理鹤庆白依人的丧葬习俗】 相传,白依人先民最初迁徙至夸萼山时聚居于在现五星村委会所在地白依大村,大村西边一箐之隔的“罗左吾摩”即是白依人的公共墓地,白依人绞、罗、字、子、共五姓人各占一块,一代又一代地葬于此山 。后因人口增多和其它历史原因逐步搬迁出白衣大村,形成现在的自然村落,“罗左吾摩”也容纳不下更多的死者而随村落就近集中安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