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本名为《秦腔》的长篇小说 。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 。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清脆 。
秦腔唱词结构是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 。和唱词相对应的是曲调,秦腔板腔音乐结构可以归纳为 “散板-慢板-由中板而入于急板-结束”的过程,也即打板节奏从慢到略快、快、极快、结束以前的渐慢、最终结束的过程 。演唱者根据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层层推入地展开故事情节 。那么如何来改变节奏的快慢呢?这正是秦腔唱腔“板路”起的作用 。秦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剧种,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二倒板、滚板等六大板式 。二六板就是两个“六板”,一个六板要敲六下梆子,都是强拍 。其它各种板式都是将二六板加快、减慢、自由、转板等变化而成的 。这样艺术家就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使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情感了 。
秦腔唱腔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 。其中的拖腔必须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也是与其他的剧种有明显区别的地方 。另外,秦腔的唱腔有欢音和苦音之分 。顾名思义,欢音擅长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苦音适合抒发悲愤、凄凉的情感 。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对剧本的拿捏把握,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 。
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 。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 。
秦腔的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乱弹” 。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
【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