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立冬


24节气:立冬

文章插图
每年11月7日或8日为立冬,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蜃,蚌属 。意思为立冬之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 。
立冬的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 。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
立冬气候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在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 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 。
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
立冬养生
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 。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 。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壮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
【24节气:立冬】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