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的威信与“网友说”的清誉( 三 )


三、谁更理性:专家还是公众?
无论是空中阁楼式的建议本身 , 还是媒体流量下的推波助澜 , 专家建议的接纳人始终是公众 。 而在今天“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命题下 , 我们更能看见公众的角色转变——从“被动的接收者”到“做出反馈的参与人” 。
在过去 , 专家作出风险评估 , 政府制定应对政策 , 公众则处于获取信息的位置 。 具体而言 , 专家和政府或许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地考察来判断风险大小 , 而大众倾向于用生活直觉和利益相关度来做判断 , 发展至今 , 这种直觉判断被具象化成年轻人的反叛 。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的热搜紧跟在“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后 , 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年轻人不喜欢“专家建议” 。 这或许是公众在借用更有力量的年轻话语反驳权威 , 用年轻人的社会想象来表达日益增强的理性姿态 。
从现实要求看 , 年轻人对专家建议的反抗 , 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差距的清晰认知?高高在上的专家和普罗大众的话语割裂被正视和批评 , 在如何生存、如何行动的问题上年轻人以直接的调侃反问 。
“专家说”的威信与“网友说”的清誉
文章图片
(调侃反问)
知识精英并不全然代表着理性 , 公众同样可以获得某些信息或专业技能 , 他们同专家的差距在某些时候明显缩小 , 甚至公众能在个体的角度弥补专家的技术维度的狭窄 , 支持着专家规划体系更良好的运转 , 共同得出更充分、更好的建议 。
因而 , 我们不妨从“年轻人似乎战胜专家”的胜利中思考网络公共讨论的全新意义 。 在网民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的开放性追求下 , 反专家建议不仅是一次突破精英陈旧知识体系和信息茧房的有效实践 , 也是一次互联网语境众声喧哗的印证 。
风险社会下 , 人们从对专家的盲信中走了出来 , 无论怎么说 , 这都标示着一种社会的进步 。
专家与公众都是获得最佳方案的重要载体 , 不论是“专家说”还是“网友说” , 都要坚持“兼听则明 , 偏听则暗”的开放性原则 , 以免玷污了“专家说”的威信与“网友说”的清誉 。
参考资料:
光明网《“专家说”与“网友说”》
YOOHShanghai《这届年轻人快被专家逼疯了 ,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 , 作者:妙哇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