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

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
文章图片
撰文/张贺飞
编辑/沈洁
中国的深度学习框架走到了哪一步?
这个问题可能会刺痛一些技术大牛的神经 。 起因还要追溯到2019年外媒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评价:“中国在创新人工智能框架方面尤其薄弱 。 ”
彼时谷歌的TensorFlow和Facebook的PyTorch激战正酣 , Amazon主导的MXNet、微软背书的CNTK也蓄势待发 。 而中国市场还只有百度PaddlePaddle(飞桨)一棵独苗 , 大多数中国开发者仍是TensorFlow的忠实拥趸 。
时间过去三个年头后 , 中国在深度学习框架市场的话语权是否改变?
百度在新一季度财报中对外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截止到2020年5月20日 , 深度学习框架飞桨已经凝聚了477万开发者、服务了18万家企业并创建了56万个模型 , 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研发行业大模型、与硬件伙伴进行软硬件优化 , 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生态的蓬勃发展 。
无独有偶 , 国际权威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在5月18日发布的《中国深度学习软件框架市场研究报告(2021)》中 , 也向外界披露了一个既定事实:中国深度学习框架市场正从百花齐放向几家逐鹿转变 , 其中百度飞桨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
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01
深度学习框架的第三赛段
深度学习框架的历史并不算长 , 即使是从2010年诞生的Theano算起 , 至今也不过才十二年的时间 。
然而深度学习框架的淘汰和进化速度 , 似乎超出了许多人的料想 。 早期的Theano、Caffe、Torch等框架在2017年后逐渐销声匿迹 , 这个时间点前后出现的TensorFlow、飞桨和PyTorch以极短的时间占领了市场 。
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
文章图片
沙利文在“报告”中对深度学习框架不寻常的演变轨迹 , 给出了两个维度的解释:
一个是政策环境的持续性利好 。 美国白宫的科技政策办公室在2016年就推出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 , 为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中国也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 并针对深度学习框架行业出台了密集的政策;欧盟、日本等也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支持政策 , 人工智能由此走向了快车道 。
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高峰 。 深度学习框架常常被比作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 , 下接芯片、上承应用 , 在人工智能的落地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仅在2021年 , 中国AI市场上金额过亿的融资就有158笔 , 涵盖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能语音、智慧零售等领域 , 深度学习框架为这些应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折射到行业竞争层面 , 深度学习框架的产业周期被极限压缩 , 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进入到了第三个赛段:
第一个赛段是“有无”的竞争 , 那时候的框架大多有着学术性质 , 所能解决的往往是一类问题 , 而且在设计上有着不小的缺陷;
谷歌、Facebook、百度等科技巨头的进入 , 拉开了第二赛段的序幕 , 谁能提供更丰富的模型库 , 谁就会赢得开发者的青睐 , TensorFlow、飞桨和PyTorch的崛起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第三个赛段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高峰息息相关 , 不再是模型库的较量 , 重心放在了易用性和硬件适配优化 , 同时也预示着深度学习框架的竞赛对政策的依赖越来越低 , 市场需求才是最核心的驱动因素 。
需要理性思考的地方也在于此 。 深度学习框架市场的演变立足于产业需求 , 关乎一个国家在人工智能时代自主创新的成色 。 中国的企业和科学家可以在行业爆发前敛藏锋芒 , 但必须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硬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