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 三 )


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综合竞争,排名第一的为何是百度飞桨?
文章图片
再比如深度学习框架的产业主体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态体系 。 亚马逊、微软等想要依托云端的算力 , 布局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生产工具和底层专用硬件芯片;谷歌、百度等AI头部企业正基于算法和技术优势 , 以深度学习框架为核心上下延伸;英伟达为首的芯片巨头选择丰富性能库、编译器等软件配套 , 构建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 。
也就是说 , 谷歌、百度代表的科技巨头开始加速产业布局并垂直整合生态系统 , 算力、框架、平台和服务趋于纵向一体化 , 对于在时间上慢半拍的框架绝非是一个好消息 。 所幸的是 , 国内的飞桨已经跻身少数几个“生态系统”的阵列 。
站在产业应用的立场上 , 飞桨对产业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其实为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带来了曙光 。
一个直接的例子 , 在行业内大模型热的背景下 , 飞桨并没有一味地追逐模型参数的规模 , 而是在极力推动大模型的产业落地 。 不但自主研发了训练推理一体化技术以降低大模型的应用门槛 , 还通过文心大模型与国网、浦发银行等联合打造行业大模型 , 以深入挖掘行业大数据、学习行业里的专业知识 , 进一步提升了大模型在行业应用的适配性 。
另一个维度的利好在于人才培养 。 浙江大学曾在《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中透露称 ,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 , 并且在高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下 , 人才短缺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 飞桨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就有人才生态 , 正在通过AIStudio、产教融合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 目前已经累计培养了200多万AI专业人才 。
做一个总结的话 , 国内的深度学习框架平台想要在国际竞争中领跑 , 在社区繁荣度、开发者数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 可放在中国市场的语境下 , 飞桨的步伐并未落伍 , 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确定性优势 , 形成了针对国内需求因地制宜的特色生态 , 捍卫了中国在深度学习框架上独立自主的话语权 。
04
结语
再来回答文初的问题 。
和三年前进行对比 , 深度学习框架在中国舆论场上的讨论热度正在迅速飙升 ,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企业意识到了深度学习框架的重要性 , 对应的市场格局也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 中国深度学习框架的独立自主不再是一句空谈 。
需要转变心态的还有深入产业一线的企业和开发者 , 深度学习框架不再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时代 , 飞桨在中国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早已超越PyTorch和TensorFlow , 再加上核心技术、大模型等方面的持续深耕 , 依托国产平台培育产业生态的时机已经成熟 。
主理人|张贺飞(Alter)
前媒体人、公关 , 现专职科技自媒体
虎嗅、钛媒体、36kr、创业邦、福布斯中国等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