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中的道德与身份( 三 )


第二 , 社会正义的主要形态是交换正义 。 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里 , 交换正义取代分配正义成为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 。 这是因为 , 分配正义有两个基本预设 , 即存在利益分配的权威机关和资源的稀缺性 , 但这两个预设并不符合元宇宙的去中心化连接和虚拟化资源的特性 。 与此不同 , 交换正义是一种在没有统一的分配权威和裁判者 , 在众多个体追逐各自利益实现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个状态 , 更符合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社会 。
第三 , 底线伦理技术化并嵌入元宇宙的底层架构 。 社会学把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视为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其实是社会运行的道德机制 。 信任水平越高 , 合作的可能性越大;互惠越普遍 , 连接的纽带越牢固;公民参与的网络越顺畅 , 社会共识越容易形成 。
在元宇宙里 , 社会资本显得更为重要 , 因为信任、互惠和参与是元宇宙连接关系各主体都必须遵循的约束条件 。 一旦失去这些约束条件 , 元宇宙的连接就无法存在 。 正因为如此 , 在元宇宙里 , 这些社会资本通过区块链、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设计嵌入元宇宙的底层架构 , 从而具有程序伦理的特性 。
二、“元宇宙”中的身体与主体性分裂
元宇宙中的道德与身份
文章图片
曾军|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以双引号的方式来讨论“元宇宙” , 不是为强调这个词的重要性 , 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使用这个词的临时性 。 正如最早出现于科幻小说《雪崩》中的文学想象那样 , “元宇宙”目前所指称的其实是一种“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以游戏形态呈现的虚拟世界 。 未来是否有可能创造出一个与真实的人类社会完全平行且无缝对接的虚拟社会 , 一切都还很难说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元宇宙”是文学想象在先 , 技术实现在后 。 当前正在被技术与资本推动的“元宇宙”应用场景开发热潮正在以《雪崩》《黑客帝国》等代表的科幻小说、电影 , 以及SecondLife等代表的网络虚拟游戏为模板来塑造未来的虚拟世界及其生活方式 。
作为文学概念 , “元宇宙”被描绘成一种可在虚拟状态中体验“另类人生”的特殊装置 , 包括其营造出的虚拟情境 。 这种特殊装置在《雪崩》中是由可穿戴设备“目镜”和配备有一只广角鱼眼镜头的电脑共同组成;在《黑客帝国》中是与母体世界保持连接的脑机接口;在《头号玩家》中则是让玩家身临其境、沉浸体验的VR游戏设备 。
无论不同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关于“元宇宙”的具体装备和虚拟情境的描写如何差异 , 基于“身心二分”的主体性分裂构成了它的理论基础 , 即所有的设定均为:人的意识可以脱离“肉身”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离身”体验 。
因此 , 我们可以从身体理论的视角来反思“元宇宙”及其可能带来的主体性分裂 。 正如德勒兹和加塔利所说 , “存在着一种精神分裂的我思 , 只不过 , 它将自我意识转变为某种口令的非肉体性的转化或某种间接话语的效果” 。 “元宇宙”的主体性分裂也是以“自我意识”的“非肉体性的转化”(或者说是“非肉身化”“离身”)的方式来展开的 。
元宇宙中的道德与身份
文章图片
《黑客帝国》剧照
首先 , “元宇宙”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下身体从“具身”到“离身”的转换问题 。 在真实世界中 , 身体即“肉身” , 是“能动的、知觉的和情感性的在世存在的”身体 。 唐·伊德将之命名为“真实生活的身体”(RLbody) , 或简称“真身” 。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描绘的即是通过对肉身的束缚而带来的认知幻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