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宠粮难“自由”( 二 )


中农宠物营养研究院在一篇报道中称,猫和狗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差别,比如猫的消化道内必需牛磺酸,一旦缺乏就会影响脂类消化 。但对于犬来说牛磺酸则是非必需氨基酸 。这意味着猫粮和狗粮所需营养并不相同 。
除了监管完善程度不佳,监管力度似乎也比较宽松 。据了解,目前猫粮的国标属于推荐性标准,并没有强制执行力,也无法处罚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宠物粮留下了安全隐患 。
2021年,《消费者报道》在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一批猫粮时,国产猫粮信元发育宝被检测出菌落总数超出国标7.7倍 。2022年初,信元发育宝的“饕餮”猫粮致使百只猫咪患病、死亡 。
对于宠物主而言,本土品牌最大的优势依旧停留在性价比上,不过这种优势对于宠物主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方正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0年消费额介于7200-9600元的宠物主们占比已经达到29%,年消费额为4800-7200元的占比37% 。而在《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中,主打高端粮的外资纯进口品牌增速超过100%甚至接近200% 。
这表明中国宠物主在养宠上面越来越愿意花钱,希望品质化养宠,也意味着像进口品牌一样生产满足宠物主需求的优质安全粮已经是大势所趋 。
02.设备、工艺、原料,本土品牌的三座大山
为了跟上行业步伐,很多品牌正在转变经营思路 。 
智研咨询、头豹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大部分国产品牌仍以贴牌生产方式为主,依靠代工厂的配方生产产品 。 
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一定风险,品牌方对投产的原料、生产卫生情况都无法把控 。社交平台上,不少宠物博主曾披露过代工厂环境脏乱差的视频,不新鲜的肉质被加工更容易出现毒粮,评论区一度引发猫奴狗奴的声讨和焦虑情绪 。
为避免食品安全问题,进军中国的雀巢普瑞纳、玛氏皇家宠物等品牌,选择直接组建海外研发中心、设立工厂 。中国第一家宠物食品工厂就是由玛氏集团在1985年建立的 。
而且代工厂通常比较模式化,因为工艺、技术等原因,这些工厂往往很难满足品牌方差异化生产的需求 。吾皇御赐创始人就曾对媒体表示,公司要制作一款将鸡蛋液浇在三文鱼上的狗狗“蛋包饭”,但很多工厂无法满足这样的生产需求 。 
这也是本土品牌转型重资产的原因 。《2021宠物食品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国产品牌应从产品创新、配方研制、营销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升级 。也就是说,除了保证宠粮的食品安全,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每个品牌还要打出自己的王牌产品,而非同质化发展 。 
看清形势后国内品牌正在加紧整改 。无论是波奇宠物、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等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还是吾皇御赐、嘉传等本土新品牌,近两年都开始组建研发团队并建立工厂,波奇宠物还入股了双安科技等食品研发生产企业 。
但宠物食品配方涉及专业性较高、生产设计的各类公益参数指标也需要长期积累,国内宠物食品行业起步又比较晚,市场上现有的很多品牌和相关产业甚至是近两年才入局的 。 
在这方面,进口品牌已经轻车熟路 。由于海外宠物食品市场发展已久,头部企业更是已经拥有百年历史,在长期探索下,工艺、技术方面都大幅领先 。
巅峰就通过拥有百年历史的风干技术保留住了鲜肉营养,引领了风干肉品类,低温烘焙技术的鼻祖欧恩焙则通过这一生产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食材的营养价值,以差异性产品策略打入了北美宠食品牌第一梯队 。
而国内宠物产业的部分先进加工工艺以及高性能设备还处于国外引进的阶段 。乖宝宠物自主研发的如弗列加特高肉粮就是通过引入海外先进技术设备完成的,工艺方面,大部分国内品牌也处在借鉴国外产业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