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裂变的底层逻辑,裂变模型与驱动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 , 裂变是常用的用户增长手段 , 不管是拼多多的“帮我砍一刀” , 还是支付宝的“新年集五福” , 或者微信朋友圈的“集赞” , 尽管玩法各有千秋 , 但底层逻辑都是促使用户完成裂变动作 , 从而辐射到更多的用户 , 为产品的持续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我们在探究某件事的底层逻辑时 , 通常会落脚到人性上 , 裂变亦是如此 。
那么 , 对于一个用户而言 , 促使他完成“裂变”动作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或者说 , 他的真实诉求究竟是什么?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 实际上就找到了裂变的底层逻辑 。
什么是底层逻辑
你觉得裂变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裂变就是通过朋友圈或者社群的海报等内容分享 , 然后奖励新老用户 , 实现老带新 。 ”
裂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详解裂变的底层逻辑,裂变模型与驱动力】1.传播动机
裂变 , 说到底就是要利用他人的影响力和社交圈 。 你需要给人一个传播动机!我愿意把传播动机分为两大类: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 。
2.人群匹配
同样模式的活动 , 有时候用户不买账 , 就是不转发;有些时候来了一大堆羊毛党 , 拦都拦不住 。 那是因为传播的“人”不对 。 很多人对拼多多、趣头条的裂变文案嗤之以鼻 , 心想老子才不会转发这种掉价的东西 。 但是 , 这不是它们的问题 , 这是你的“问题” , 你不是那个对的人 。
结合用户场景 , 对现有用户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细致分析 , 了解清楚了 , 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 , 才能针对正确的人满足他的传播动机 。
而且微信生态是基于强关系社交下的去中心化传播生态 。 因为去中心化 , 所以每个人的能量都相对平均有限(相对于微博这种弱社交关系的中心化传播的对比) , 去中心化的生态模式意味着每一个转发的人的好友中 , 至少也要有好几个几十个和他类似的人 , 这个活动才可能继续下去 , 否则补贴送出 , 流程却到此停止 , 得不偿失 。
所以人群匹配度高的用户 , 要满足这些条件:愿意转发、有传播度、符合调性 。
愿意转发是基础 , 有传播度看匹配 , 符合调性则要提前做好分析 。 同一个人 , 在这个活动中可能是具有传播度的 , 但是换个活动可能匹配度就不高了 。
3.文案包装
不仅要给他利益 , 还要顾及他的面子 。 否则单有利益 , 有些用户还是很难撬动的 。 不是你的目标用户选错了人 , 而是你给利益不足以让人以伤害自身社交价格来挣!
裂变的核心底层逻辑
如果说信任是分享经济的本质 , 那裂变可以说是这个分享经济的核心 , 通过小成本的社交裂变 , 吸引更多的流量 , 并带动销量 , 以求利益最大化 。
1.裂变的本质
裂变的基础就是基于社交关系 , 微商等都是完美地利用了社交关系链 , 1变2、2变4、4变16的形式广泛传播 , 从而达到裂变营销的效果 。
社交裂变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 通过裂变来卖货、口碑传播、招商、招合伙人、加用户……
裂变活动的三要素:产品、渠道、裂变机制 , 每场活动的标准都是围绕核心目标所产生 , 一个良性的社交裂变应符合“循环”的逻辑 , 而不是一次新裂变活动后就策划另一批新流量的裂变动作 。
2.裂变的对象
当进行社群的裂变活动时 , 用户会习惯性思考 , 参与本次活动付出的综合成本高不高 , 对于参与活动的用户来说 , 除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之外 , 还有信任成本 。
若是一场简单的活动 , 奖励是雨伞、毛绒玩具等价值比较低的产品 , 你却让用户填写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内容 , 绝大多数用户肯定会抵触 , 拒绝参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