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无人配送车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spring|无人配送车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图片

spring|无人配送车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图片

spring|无人配送车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图片

spring|无人配送车离爆发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图片





作者:阿正
编辑:Mark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毫末智行小魔驼图片2022年4月19日 , 毫末智行震惊了整个行业 , 旗下无人配送小魔驼新品发布 , 价格低至13万元 , 市场都在高呼无人配送车行业要爆发了 。 今天风和日丽 , 我们请来了美团、京东、阿里等几家头部企业和毫末智行的一些代表 , 一起来讨论一下无人配送车的未来 。
1. 成本下降主持人:首先有请今天的绝对主角 , “价格屠夫”毫末智行 , 讲讲无人配送车成本情况 。 据市场反馈 , 目前无人配送车的价格都在20-30万区间 , 直接干到13万元左右 , 还是需要很大魄力的 。 毫末智行:2019年 , 无人配送车的成本大约在100万元 , 2020年降到50万元左右 , 去年到了20~30万元 , 今年直接降到近13万元 。 一个快递员按月薪1万元左右算 , 一年差不多也是13万元左右 , 这基本和一个快递员的年薪持平 。 主持人:但是有不少观众还是表示怀疑 。 据说小魔驼配备的3颗机械激光雷达成本就高达4万元左右 , 加上毫米波雷达 , 摄像头和高达360 TOPS 算力的计算平台 , 总成本将近10万元 。 加上线控底盘 , 整车成本肯定要高于13万元 。 毫末智行:这是商业秘密 , 我们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 或者说 , 不能单纯地看一个产品是否盈利亏损 , 而是应该从毫末智行公司的层面看这个问题 。 我们不仅有无人配送车 , 还有乘用车 , 两者是协同发展的 , 而且在技术和硬件上基本都是相通的 , 包括数据 。 主持人点了点头:无人配送车过去几年发展比较慢 , 这次毫末无人配送车直接祭出行业地板价 , 加上去年美团和京东都获得了无人车牌照 , 似乎无人配送车规模落地已经近在眼前 。 一位观众举起了手:虽然美团、京东、阿里都认为自己的技术已经成熟了 , 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 还是有缺陷的 。 前一段时间 , 阿里小蛮驴在某大学校园 , 陷入水泥路面的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去年10月 , 美团无人车与一辆私家车碰撞 , 这些都说明技术上还存在一些缺陷 。 主持人:不知道几位打算如何回答这位观众的问题 。
2. 商业模式问题才是根本美团:怎么说呢 , 无人配送的长尾场景很多 , 一些特殊的Corner Case 确实需要时间来积淀 。 但无人配送车的发展其实不仅仅纯粹是技术问题 , 还有应用场景或者商业模式的问题 。
(美团夏华夏和团队讨论)2016年10月 , 我们成立无人车项目时 , 认为无人车技术是最难的 , 场景并不是主要问题 。 因为美团有天然的物流场景 , 特别是外卖配送场景 , 我们对外卖人力需求很高 , 因此急需发展无人配送项目 , 帮助美团解决最痛的人力成本问题 。 但后来经过实践发现 , 技术和场景都很重要 。 技术达到99%的安全 , 但是场景和商业模式跑不通 , 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大规模落地 。 京东:我们也是2016年成立的X事业部(前身是物流实验室) , 专门研发无人配送车 , 主要专注京东末端配送 。 因为之前的技术积累 , 所以我们很快就推出了第一代配送机器人 , 并且成功进行了包裹配送测试 。 产品顺利推出 , 让我们(当时)比美团的想法还要乐观 , 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场景问题 , 因为我们的业务体系非常庞大 , 完全有足够的场景去应用它 , 即使是无人车技术在局部落地应用 , 也足以产生显著的降本效应 。 阿里:开局都是这么自信 , 我们也是2016年推出了第一代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 , 可以自主规划路线、自主避障、自主上下电梯 。 和美团、阿里一样 , 当时都是一心扑在技术上 , 觉得技术做好了 , 其他都没问题 。 主持人:那后来的测试怎么样了?美团:一开始我们就是奔着商业化落地去的 , 所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之后 , 结合我们的外卖业务 , 我们认为末端配送对用户量特别敏感 , 只有用户高度密集 , 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 用户数量少 , 无人车成本费用都很难收回来 。 所以我们首先选择的是人流量大的商场 , 当时在大悦城进行了无人配送试点 。 京东:在自动驾驶行业有一种“自动驾驶三定律” , 即从低速到高速 , 从载物到载人 , 从商用到民用 。 毫末也曾提到过这个说法 , 我们开始也是遵循这个定律来的 。 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校园环境下的低速配送机器人 , 当时认为校园或园区是封闭或半封闭道路 , 环境和人员相对单一 , 不可控因素较少 , 是比较理想的落地场景 。 当时我们觉得很快就能跑通 , 在京东X事业部的蓝图中 , 计划用5年的时间用无人配送车覆盖至少50%的配送场景 。 阿里:我们也是从园区开始的 , 而且一直在坚持做这个场景 。 当时先让小G在阿里的西溪园区跑了一年 , 场景也很简单 , 把园区邮局的包裹亲自送到员工工位 。 主持人:但是据我了解 , 美团和京东都已经不做封闭场景了(目前以公开道路测试为主) , 是最开始的场景没有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吗?阿里:我先说一下吧 , 困难肯定是有的 , 在西溪园区跑起来之后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 , 最突出的有两点 , 一个是上电梯很困难 , 电梯里面有人的时候小G就会“迷茫” , 很难上去 , 另一个是园区里的减速带 , 小G经常被卡住 。 美团:上电梯确实是个问题 , 无人车探测到前方有人 , 就会主动躲避 , 这样人多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往前走 , 我们的无人车有时候能被欺负1个小时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我们和物业讨论过改装问题 , 还想过和三菱等有梯控资质的企业一起改 , 甚至想过再加一部电梯 , 但是商场物业不是很积极 ,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与其和物业 , 园区那么麻烦地打交道 , 不如直接做公开场景 , 所以我们果断放弃了封闭场景 。 京东:经过各种尝试后 , 我们也放弃了送货到户的想法 , 专心在地面上测试实验 。 最终我们之所以退出园区 , 校园 , 主要是因为无人车作为一个新物种 , 因为不了解 , 很多园区物业都不愿意让无人车进入 。 除非你签订厚厚的一叠的安全协议 , 但是一个园区也就投放几辆无人车 , 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