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疆从无人机中来,极飞到无人机中去

东莞|大疆从无人机中来,极飞到无人机中去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目前来看 , 无论是无人机公司还是无人机服务公司 , 都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思路限制在了“无人机”这个框架内 , 但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统治力 , 又迫使其他无人机企业不得不寻找避开大疆的道路 。 行业级无人机无疑是其中一个突破口 , 而植保无人机是行业级无人机应用里最被看好的方向 , 其在所有的行业级无人机市场里占42% 。
但中国农业复杂的环境条件和政策内生性 , 决定了植保无人机纷繁复杂的市场特点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经过十余年发展 , 植保无人机市场在今天已经形成了大疆和极飞领飞、其余企业伴飞的市场格局 。
而现在 , 国内的植保无人机发展已经到了岔路口:无人机硬件作为载体平台已经比较成熟 , 天花板也已经肉眼可见 , 由此在硬件上衍生出来的农业数据 , 成为无人机厂商进一步增长的落脚点 , 如何看待、应用这些数据决定了企业后续发展的行为逻辑和经营策略 , 对此大疆和极飞的做法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
植保无人机缘何存在
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 。 从宏观上来看 , 这个物质基础首先是在一定历史地理条件下 , 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其他一些作物总合起来的规模 , 这决定了植保市场的整体规模 。 同时中国农业正在进行中的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 以及农业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并行的两大趋势 , 共同决定了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前景 。
从微观一些的角度来看 , 中国的土地制度 , 以及各地不同的农业环境共同形成的复杂的农业生产 , 亦决定了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复杂程度 , 它不光需要面对传统的农业机械 , 还需要对自身的生产效率进行革命 。 这一方面提高了植保无人机从业者的作业和扩张难度 , 一方面却又为后进者生存和成长提供了战略纵深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植保无人机企业就在这条“无人机生产厂商→经销商→飞防队→农田及其受益者”的产业链(部分)中耕耘 。 但是对今天互联网思维渗透其中的制造业厂商来说 , 将企业战略限定在农业这个大框架内 , 是极为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 。 实际上 , 不同企业对这条产业链的不同定位和不同看法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经营策略 。
大疆和极飞虽然同是无人机厂商 , 但经营领域和企业战略却截然不同 。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硬碰硬失败后 , 极飞就全面转向了植保无人机领域 , 大疆则以技术为纲、产品为纪 , 向不同领域四处开花 , 这样就形成了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经营思路 。 也正是因此 , 在面对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上 , 二者也有不小的区别 。
大疆:从无人机到农业
大疆参与到各行各业的方式是通过无人机实现的 , 而植保无人机只是大疆这家无人机行业龙头全部业务中的一环而已 , 而且对于大疆来说 , 在面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奇奇怪怪的竞争时 , 它没有也不可能拿出过多的精力到每一个细分领域中 。 因此 , 对大疆来说 , 无人机硬件才是其立身之本 , 只有做好硬件才能稳坐钓鱼台 , 将势力范围辐射到其他行业级业务中去 。
大疆的竞争模式杀伤力极强 , 无异于“鲶鱼”甚至是“鲨鱼”入桶 , 在其主动挑起的价格战里 , 大疆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 , 改变了市场形态 。 从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间 , 大疆发布的MG系列植保无人机价格从52999元一路降到31888元不等 , 甚至还有MG-1P这样售价17188元的合约机 , 只要在后续继续购买10000元的服务就可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