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审慎、谨行,B站的自我修养

bilibili|审慎、谨行,B站的自我修养

B站用户在今天是个非常庞杂的群体了 , 因为随着B站平台本身内涵性的变化 , B站用户的指向也发生了变化 。 不仅是B站用户在发生变化 , B站管理层也在对这种变化进行积极的引导 , 于是作为二者博弈载体的B站平台本身 , 也就发生了内涵性的改变 。
可以说 , B站用户对B站的不满 , 以及B站管理层面对的商业化困局 , 都能在B站结构性的变革中找到部分原因 。

(配图来自Canva可画)走向用户分化和内容庸俗化
过去狭义观念上的B站群体 , 自然指的是B站视频的观众;而今天广义的B站群体 , 除了视频观众外 , 还可以是游戏玩家 , 也可以是漫画读者或者电商消费者 , 他们是围绕在“B站”这个概念周围的群体 。
对B站来说 , 用户又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 。 一般来说 , 消费者在平均生产能力、生产意愿上会弱于生产者 , 但消费者群体与生产者群体相互交织 , 并没有非常严格的隶属关系 。 就是说 , 消费者并不意味着不生产 , 实际上他们不仅直接地生产部分视频内容(虽然关注度寥寥) , 而且在消费过程中 , 间接地生产着几乎全部的注意力资源(转评赞) , 这是B站管理层引入外部生产要素进行货币化的逻辑原点 , 但是随着B站的发展 ,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成为”消费者 。
这不是说他们不再表达 , 而是表达的机会正在减少 。 一方面是因为B站视频数量变多 , 而平台向外展示的窗口有限 , 同时每个消费者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B站平均使用时间为82min/天) , 这就导致所有消费者的平均机会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B站管理层在运营层面的发挥 , 也就是通过人工或算法的推荐 , 引导内容取向和平台氛围的行为 , 导致了不同圈层消费者获得的机会并不相等 , 也就是说 , 他们的相对机会减少了 。
同时 , 生产者又可以分为职业生产者和兼职生产者 。 但要注意的是 , 职业生产者生产水平、生产意愿和生产收益并不一定高于或显著高于兼职生产者 , 甚至一些兼职性质的up主因为专业水平或天生有观众缘 , 获得了比以此为职业的up主更高的收益 。 反而职业生产者是以获益为目的进行创作的 , 在以数据为分配根据的B站平台 , 他们天生就是追求热点的群体 。
于是随着平台视频数量的爆发 , B站开始不可避免地加速庸俗化 。 首先 ,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群体的责任 , 而是一种必然趋势 。 因为在B站用户逐渐增加的过程中 ,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ACG爱好者 , 对制作相关内容抱有情怀 。 而没有一个明确的共同主题 , 用户内部的制作能力、目的和内容发生分化也就不可避免 。
而且B站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短视频逐渐泛滥 。 这种趋势给了职业生产者迅速获得平台扶持和用户关注的机会 。 而且在B站管理层追求高增长的当下 , 他也不可能对生产者的能力提出多么苛刻的要求 。 实际上 , 因为同等质量的中长视频生产难度比短视频高 , 所以B站的内容逻辑从来不是排斥短视频 , 而是可以兼容中长视频 , 只不过这一点在过去被误解甚至被掩盖了 。
其次 , B站管理层以视频数据为根据的分配方案 , 以及对内容作出有意识取舍的引导方式 , 使得生产者——尤其是职业生产者中以盈利为行为准则的群体——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 不光是在制作内容上有所偏向 , 而且在表达形式的选择上 , 为了“数据”也会或多或少偏离辩证、理性和温和 , 变得一元化、感性和激烈(实际上这是所有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的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