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拉上椰树,新品单日爆卖66万杯!联名为什么能赚钱?( 二 )


以此次瑞幸联手椰树为例 , Maya认为双方品牌可能在不少方向上达成了一致 。
首先是快速建立市场话题 。
“瑞幸是近几年推出的咖啡品牌 , 年轻消费者较多;椰树作为饮品老牌 , 在招聘广告争议后也引来不少市场关注度 。 双方进行联名推广 , 本身就具有话题度和关注度 , 这对于产品的顺利推出非常有帮助 。 ”
其次是借用对方资产资源进行创新 。
“联名营销的品牌之间可以借用对方资产 , 给自己的品牌带来新的元素 。 去年瑞幸推出约110款新品 , 这个速度 , 高于部分一线奶茶品牌 。 ”Maya提到 , 如果此次联名能打出和生椰拿铁类似的爆款效果 , 那瑞幸至少能明确一点——在椰云拿铁等产品的创新上 , 方向是成功的 。
再者 , 双方也希望借合作突破各自既定的消费场景 。
“也就是俗称的1+1>2 , 跨界合作可以让双方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 以此推动商品销售 。 ”Maya解释 。 对椰树而言 , 其包装风格虽然深入人心 , 但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 它需要一个更吸引年轻人的形象、一些新的消费场景 , 比如线下饮品、外卖饮品等 。
目前看来 , 椰云拿铁一方面吸引了两家品牌的忠实用户 , 另一方面种草了一批好奇的新用户前往购买 , 对瑞幸和想要抓住年轻群体的椰树来说 , 都称得上双赢 。
就此次联名活动 , 《天下网商》也通过渠道咨询了瑞幸方面 , 但截至发稿前 , 瑞幸尚未作出回应 。
进阶:一次成功的联名营销别有深意从最近椰云拿铁的造势阶段起 , 深耕国内外咖啡茶饮品牌的资深投资人马克就一直在关注瑞幸的动作 。
在他看来 , 提振品牌投资信心这一项 , 应该也在此次瑞幸营销的目的范畴之内 。 “市场信心的提高 , 意味着品牌可能获得更多投资人的支持 。 ”马克指出 , “尤其是瑞幸仍面临运营亏损的压力 。
瑞幸此次发布联名产品的时机 , 的确有几分微妙 。
4月11日 , 就在瑞幸咖啡联合椰树推出椰云拿铁的当天 , 其官网也对外宣布——企业已成功完成金融债务重组 , 不再受制于任何司法管辖区的破产或无力偿债程序 。
瑞幸咖啡董事长郭谨一称 , 在债权人的支持下 , 瑞幸咖啡结束了作为债务人的破产程序 。 “今天标志着瑞幸咖啡的新开始 。 ”
数据显示 , 去年四季度 , 瑞幸净增353家店 , 其中162家为加盟店;总计门店达6024家 , 位居国内连锁咖啡品牌第一位 。
不过 , 瑞幸咖啡发布的2021财年财报数据不太“好看” , 虽然2021年与2020财年的25.873亿元人民币相比 , 营业亏损显著减少 , 但仍有5.391亿元人民币(按美国会计准则计算为8460万美元)的运营亏损 。
为新生瑞幸的亏损买单的 , 除了品牌自身 , 还包括与品牌相随多年的投资方——特别是去年提供了2.5亿美元“输血”、将瑞幸从破产边缘拉回来的“及时雨”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 。 目前 , 大钲在瑞幸的持股比例达33.9% , 获得56%的话语权 , 成为瑞幸咖啡的实际控制人 。
用行动赢得资方的更多信任和支持 , 对于谋求新发展的品牌来说颇为关键 。
马克认为 , 对于资方来说 , 一次成功的品牌联名营销 , 或许不足以说明全部;但从“攻克”了一向在营销方面偏个性自主的椰树集团等结果 , 能看出瑞幸在运营端仍试图创新、拓宽合作;此外 , 消费者端对于新产品的数据反馈也有助于提升预期和信心 。
“联名生意” , 并非都能成功在“万物皆可联名”的当下 , 商家通过与品牌、IP联名共赢合作渐成行业趋势 。 联名虽然给品牌许多美好想象 , 但并非都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