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口碑翻盘!海量物资、配送小哥涌向上海,互联网巨头不再万人嫌( 三 )



“当前 , ‘社区团购’为助力市民生活物资保障 , 解决保供‘最后100米’发挥了积极作用 。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全力保供上海的背后 , 互联网巨头过去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 , 以及全方位的“军备竞赛” , 终于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尤其是生鲜电商的前置仓 , 阿里、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 , 美团、饿了么、达达的庞大配送队伍 , 都在此次上海疫情中为自己正名 。
官方数据显示 , 疫情爆发之后 , 叮咚买菜在上海的订单量连续多天暴涨100% , 部分配送小哥向媒体爆料 , 每天的接单数比疫情前增加2-3倍 。 拼多多的快团团业务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 , 部分运营站点日均订单量在疫情爆发后激增10倍 , 专项小组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是家常便饭 。
上海是一座人口规模超过2500万的超级城市 , 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 一线配送小哥的压力可想而知 。 而过去几年叮咚买菜、拼多多、美团们大肆扩建的前置仓 , 是提升配送效率、实现重点小区全覆盖的基础 。
根据四季度财报 , 叮咚买菜目前共有1400个前置仓 , 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 , 在国内60个重点城市布置了分选中心 。 截止4月10日 , 其在上海的近30个前置仓已经宣告复工 , 复工率达到80% , 单天配送效率和数量显著提高 。
反应同样迅速的拼多多 , 通过旗下多多买菜和快团团两个业务团队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等服务 , 组织超500位团长为各个社区提供生活物资配送 。
相比之下 , 美团的实力最为雄厚 。 根据财报数据 , 截止去年年底美团在上海地区的前置仓数量已经突破130个 , 超出年初定下的120个目标 , 并计划继续增加 。
此外 , 美团去年开始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试水单仓面积800平米以上的大仓 。 根据官方介绍 , 大仓的平均日订单处理量可以达到5000-8000单 , 可显著提高美团买菜的半小时送达率 。

(图片来自UNsplash)
当然 , 在上海疫情中立下大功 , 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巨头的军备竞赛和烧钱搞基建的做法毫无弊端 。
无论前置仓还是自建物流 , 成本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2021财年年报显示 , 美团年内亏损额达到235.4亿 , 经调整后净亏损155.7亿 。 其中 , 平台骑手的雇佣成本高达682亿 , 社区团购和生鲜零售业务也是烧钱大户 。 叮咚买菜这边 , 过去三年分别亏损18.73亿、31.77亿和64.29亿 , 亏损额呈持续放大之势 , 其老对手每日优鲜也有类似的情况 。
至于物流成本压力 , 京东自然再清楚不过 。
财报数据显示 , 人工和外包成本占京东物流支出的80%左右 , 严重拖累毛利率和利润水平 。 根据招股书数据 , 2018-2020财年京东物流净利润率分别为-7.3%、-4.5%和-5.5% , 和同期的顺丰相比差距不小 。

(图片来自京东物流财报)
价值研究所认为 , 疫情导致的订单量暴涨固然能给互联网巨头们带来实打实收益和更正面的公众形象 ,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 。
实际上 , 这次上海疫情更像是给了它们一个冷静下来、重新思考的机会:生鲜电商也好 , 社区团购也罢 , 市场潜力都不容小觑;但想摆脱亏损、走向良性发展 , 就要处理好扩张速度和成本压力之间的矛盾 。
展望未来:硬科技仍是竞争焦点?客观地说 , 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在这一轮疫情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 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供应链体系仍有优化空间 , 下游分拣、配送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不足 , 仓储物流体系也并未完全实现数字化驱动 。
补强这些短板 , 也是互联网巨头们未来一段日子的工作重心——尤其是积极发展智能分拣、无人配送技术 , 这也是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