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再看自己的能力 , 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 。”
这已经不是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第一次 , 把苹果公司当做自己奋斗的标杆了 。2022年2月26日 , 理想汽车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未经审计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 。
在财报电话会上 , 李想突然打开了话匣子 , 又是分享造车方法论 , 又是畅聊对研发方向的判断 。在谈及“未来如何扩展生态圈”的时候 , 李想提到了上面那句话 , 并强调:“理想汽车战略特点是专注” 。
今天的理想汽车 , 除了做出了一款“网红车”理想ONE之外 , 在其他跨界生态的领域可以说“毫无建树” 。而相反 , 蔚来最近就传闻进军手机领域 , 而小鹏则早就在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施展拳脚 。理想的专注态度 , 或许有点像苹果 。在核心业务没钻研透彻之前 , 不会轻易跨到新的领域 。
这种专注 , 短期内在资本市场展现出来的是“喜忧参半”局面 。一方面 , 缺乏出行生态的想象空间 , 在市值上 , 理想汽车始终跑不过蔚来和小鹏(截止2月25日收盘 , 蔚来332.91亿美元、小鹏299.92亿美元、理想288.06亿美元) 。
但另一方面 , 力出一孔的理想 , 保持着资金和资源的高效运转 , 在研发投入加大的同时 , 仍让公司保持着盈利的健康状态 。
但是 , 李想的理想与现实又有着那么一点的冲突 。要知道 , 李想在公司IPO之前 , 就曾说过:“我已操盘过百亿美元级公司 , 我希望再操盘一家千亿美元级公司 。”其实 , 在他眼里 , 有一个更值钱的理想——到2025年 , 实现160万年销量 , 拿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 。
“我们目标是希望理想汽车的市场份额能达到20%以上 。”李想说道 。
一、做爆款 , 听“李”的
众所周知 , 汽车企业靠走量赚钱 , 普遍采用的是车海战术 。比如前期投入巨大资金去研发平台、动力总成等等 , 后期用这些技术衍生出不同的车型 , 通过成本均摊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盈利 。这种方式并没有错 , 只是因为试错成本低 , 中国汽车行业出现滥用车海战术的行为 。
前段时候 , 团车网宣布转型造车 , 结果这家公司CEO闻伟向媒体释放了一些言论 , 却遭到了李想的质疑 。闻伟在采访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 , 3个月能再做一款 。”其实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 比如赛力斯SF5摇身一变成了问界M5 。
文章图片
微博截图
汽车圈里那些朝三暮四的行为 , 归根结底是产品还没打磨好 , 就着急拉出去卖 。而借着财报电话会这个公开机会 , 李想分享一套自己关于打磨产品的方法论:“过去几年中 , 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推出很多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 , 我认为产品有一套非常成型的逻辑 , 放在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
第一 , 我们要理解用户的需求 , 这里包含我们目标用户群 , 其显性需求、隐形需求 , 以及我们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 。我们通过更为全面的视角 , 去推出合适的产品 。第二 , 我们要了解用户愿意购买的价格 。
- 苹果|AirPods有延迟?苹果或采用新的无线连接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 高德地图|摆脱对苹果依赖?中企做出改变,央视的呼吁终于得到重视!
- 网贷|苹果春季发布会倒计时开始,SE3的价格或有惊喜?
- 苹果|苹果员工集体罢用iPhone,暗示iOS“后门”被实锤?
- 苹果|一台iPhone可以流畅使用多少年
- iPhoneSE|不止iPhoneSE3,iPhone14也传来新消息,苹果将再次收割市场
- iPhone|华为Mate50传来消息,对比苹果iPhone14,华为这次也有点无奈
- 苹果头戴式显示器专利获授权
- 安卓|苹果手机用户有福了!苹果新规出台,数亿用户受益
- 研发|李想的新理想,会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