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36氪摘要:1.|呷哺呷哺,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

本文转自:36氪摘要:1.|呷哺呷哺,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本文转自:36氪
摘要:
1.凑凑的成功 , 让呷哺呷哺跟着“飘”了起来 , 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单 , 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背离 。
2.呷哺呷哺的转型升级 , 相当于从快餐的赛道里一把方向转入了火锅赛道 , 等于放弃了此前积累的优势 , 也意味着要直面各大品牌的夹击 , 而在此其中 , 呷哺呷哺没有优势 , 也很难有胜算 。
3.虽然呷哺呷哺宣布将重新聚焦大众平价市场 , 但市场不等人 , 用户早已遗忘了这个昔日的“火锅第一股” 。
作者丨鹿先生
编辑丨沈万三
如果不是呷哺呷哺站出来刷一波存在感 , 可能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个曾经的“火锅第一股” 。
春节期间 , 呷哺宣称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等千家直营餐厅均正常营业 , 共接待消费者近150万人次 , 共销售近100万份牛羊肉 , 80万杯茶米茶 。 其中 , 呷哺呷哺高性价比火锅套餐销售近30万份套餐 。
呷哺呷哺急于公开此类消息 , 目的是为了向市场证明 , 呷哺呷哺仍旧受到消费者欢迎 , 以及它的自救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但这并不能判定 , 呷哺呷哺已经度过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 目前看来 , 呷哺呷哺还在自己缔造的弯路上 , 艰难前进 。
本文转自:36氪摘要:1.|呷哺呷哺,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
文章图片
2020年 , 呷哺呷哺净利润从上年的2.88亿元猛降到200万元 , 跌幅排在上市餐饮企业第一名 。
2021年 , 呷哺呷哺又接连迎来高层人事动荡 , 先是呷哺旗下火锅品牌“凑凑”CEO张振纬于4月离职 , 后有呷哺集团行政总裁(CEO)赵怡5月底被免职 , 后者随后发文暗示遭到呷哺董事长、创始人贺光启报复 , 这场罢免风波一直持续到7月底 。
而从2月到7月的五个月里 , 呷哺的股价从28元的历史高位一路跌到了7元 , 市值蒸发70% 。
事实上 , 呷哺呷哺的失利 , 既有疫情对整个餐饮行业重创的大环境因素 , 也有火锅赛道竞争逐年白热化的客观原因 , 但更大程度上 , 还是源于其盲目转型造成的根本性失利 。
目前看来 , 虽然借着国内疫情管控良好以及虎年春节的东风 , 呷哺呷哺的业绩有了一定的回升 , 但比起呷哺呷哺真正辉煌的时期 , 还有非常明显的距离 。 呷哺呷哺并未真正走出泥潭 。
凑凑“杀死”呷哺
1998年 , 台商贺光启在北京西单明珠商场开了第一家“呷哺呷哺” 。 这个词是日语“sabusabu”的音译 , 意思是“一人一锅的吧台式火锅” 。
本文转自:36氪摘要:1.|呷哺呷哺,还能向高端市场“凑凑”吗?
文章图片
彼时 , 呷哺呷哺主打平价路线 , 靠着客单价50元的大众消费和新颖的小火锅模式所向披靡 。 在大本营北京 , 呷哺呷哺凭借着符合更加北方人口味的麻酱蘸料成功出圈 , 门店数量一度跃居所有连锁餐饮企业第二位 , 仅次于肯德基 。
两年后的2014年 , 呷哺呷哺成功登陆港股 , 比海底捞早了整整四年 。 在资本的助力下 , 呷哺呷哺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
2016年 , 呷哺呷哺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 平均每四天就新增一家门店 。 利润也是水涨船高据财报数据显示 , 上市后仅两年的时间 , 呷哺呷哺净利润就翻了一番 , 由1.42亿元增涨到2.63亿元 。
在此后 , 呷哺呷哺迅速进入发展瓶颈期:净利润增速由2015年的86%暴跌至2018年的10% , 到了201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 下跌37.7% 。
关键节点是2016年呷哺呷哺集团提出“呷哺呷哺品牌升级计划” , 后者催生了高端子品牌凑凑 , 主打火锅奶茶融合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