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特立独行的德国乐致Ologe Acoustic

重新认识特立独行的德国乐致Ologe Acoustic
文章图片
虽然陆续接触过几次德国乐致OlogeAcoustic的产品 , 但始终没机会认真地聆听 , 这次在广州一位发烧友家中 , 终于重新认识了特立独行的Ologe音箱 。 说它特立独行 , 除了造型不落俗套 , 结构与传统迥异 , 连用家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发烧友 。 有一次在某个发烧友家中 , 听到他在老城区的旧房子中 , 有限空间内使用OlogeAcoustic的Ten十号落地音箱 , 搭配绝大多数人都不曾看过的日本夏普SharpSM-SX-100数码功放 , 日本松下第一代SP10直驱唱盘、SAEC308L唱臂与SoundSmithZephyr动铁MI唱头的黑胶组合 , 播放非常罕见的美国ClassicRecords涂漆母盘 , 倒也其乐无穷 。
重新认识特立独行的德国乐致Ologe Acoustic
文章图片
售价相差悬殊的OlogeAcousticONEV2书架箱与德国MEGeithain最大的ML811K1监听音箱 , 在高音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Ologe的十号是落地音箱 , 其实高度才75厘米 , 必须借助专门设计的脚架以上仰的角度放在地上 。 这对音箱有2只1英寸高音、3只2英寸中音 , 外加2只10英寸的低音单元 , 频率响应28Hz-30kHz±1dB , 有着录音室监听音箱般优异的规格 。 Ologe乐致音箱精确系列(PrecisionSeries)分Zero、One、Five、Ten、Twenty(2只10英寸单元组成的低音炮)等几种型号 , 其设计理念是密封箱体 , 尽量减少箱体空气容积 , 这与传统的密闭音箱设计需要有一定容积有些背道而驰 。 所以Ologe用自家特制的单元和为实现此理念而专门制作的箱体 , 不需要有太多空气作负载 , 透过单元自身的发声面及这种超少容积的箱体 , 可体现接近无限障板理论及声频、音场的表现力和更精确的反应和频响 。 另外 , 其大角度的斜面板及侧板结构 , 除可消减绕射及低频之初次反射等问题外 , 更可减少受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跟传统音箱对比 , 其突出的表现是离轴响应范围更大 , 皇帝位选择更宽 。
重新认识特立独行的德国乐致Ologe Acoustic
文章图片
斥资600万美元建造梦幻级多声道系统的美国超级影音玩家JeremyKipnis , 他同时也是发烧唱片公司EpiphanyRecordings的负责人 , 在家中与录音室中 , 他都使用乐致Ologe音箱
根据厂方资料介绍 , 德国OlogeAcoustic于2007年由一群音乐和音响热爱者投资成立 , 大部份投资者均为国外企业要员或CEO , 现由ArnaudRastoul负责领军 , 他也是法国最大物流公司SDV日本分公司的CEO 。 因为品牌的背景关系 , Ologe在开发产品时没有太多的商业考虑 , 单纯从音乐表现、音响理论出发 , 透过FaneUK的OEM厂商协作生产 , 大部份的材料也特别在欧洲订制 , 如英国kurtmueller(DDKM的母公司)的单元 , 这家公司最近较出名的产品是与意大利某著名音箱品牌合作开发的DAD高音单元 。
重新认识特立独行的德国乐致Ologe Acoustic
文章图片
所有Ologe的单元都是自己设计研发 , 高音外圈是石墨铝合金波导板 , 阵列式高音设计让音场更立体更有深度感
Ologe是“让用家拥有自己的包厢”(own和loge两个单字的合体)的意思 , 设计初衷在于呈现真实的声音和音场 , 让外观和声学完美融入家居为目标 。 拥有OlogeAcoustic音箱 , 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建立一个私人音乐厅 , 在家里就能体验到如置身歌剧院厢座或电影院特等座上的极致感受 。 因为它很容易安装 , 薄型设计又不占地方 , 对寸土尺金的都市发烧友简直是福音 。 而透过独特的仰角方式陈列 , 在没有任何建声的房间设计内都能做出好声 。 厂方介绍 , 为达到最佳的音场表现 , 每款音箱各单元安装距离、尺寸大小等均经过反复测试及计算出最适合的比例和位置 。 箱体中满满填充着吸音材料 , 在密封箱体内进一步减少空气容积 , 这与传统密封音箱的设计需要有一定容积背道而驰 。 因为Ologe追求的是线性和直达的声音 , 空气负载会对单元反应造成影响 , 设计者尽量让我们只听到单元发出的纯净声音 , 不受箱体结构、材料、形状的限制(也就是无限障板的理论) , 这种快速瞬态反应灵敏的声音表现 , 很适合录音监听使用 。 没有倒相孔 , 超薄的箱体 , 加上里面满满的吸音材料 , 却也导致Ologe音箱的效率不会太高 。 Zero零号、Five五号为89dB , Ten十号90dB , 而最小的书架箱One一号只有85dB , 是否有合适的功放推动就成了好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