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又绿色的码头,让天津老港口有了新故事|碳案

「碳案」是36碳围绕“双碳与ESG”推出的案例解读栏目 。 我们希望解决“碳中和”领域的信息不对称 。 通过对企业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代表项目的一线走访 , 记录“优等生”的减碳成果 , 回答“谁在做、怎么做”的问题 。
「碳案」第七期 , 我们来到位于渤海湾畔的天津港 , 这座老港口历经更迭之后 , 如今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中再焕新生 。 其中 , 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更是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 实现了100%绿电供应 。 码头上的自动化岸桥、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自动化场桥等设施在这里开启高效运转模式 。
港口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古老行业 , 当前中国的港口领跑全球 , 但传统码头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更全面的举措 。 这座聪明又绿色的现代码头 , 是如何诞生和运行的?请跟随36碳的脚步一探究竟 。
文|吕雅宁
编辑|苏建勋
看一个港口城市的贸易发展如何 , 只要在码头走一圈就知道 。
这句话不无道理 , 码头向来是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 18世纪 , 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就被诗人描绘成“银色的洪流”:河流上各路贸易往来 , 连接起的的船坞、码头和工厂 , 如流水般的钱币穿过伦敦的心脏 , 一度让英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 。
18世纪至今 , 港口行业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巨大变迁 , 从传统人工逐渐走向全流程自动化 。 如今的双碳转型浪潮之下 , 这个古老的、高耗能、高碳排的行业 , 更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
天津 , 同样是一座依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 。 今天的天津港 , 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之上 , 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 , 是织密航线向远洋航线、陆向海铁联运网络的重要枢纽 。
其中 , 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的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C段码头”)是天津港新建设的智能化码头 , 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 , 仅用时1年零9个月 , 创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速度记录 , 更在绿色发展方面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
和很多场景类似 , 一个港口能否实现绿色转型 , 关键要看碳排放强度数据 。 按常理来讲 , 港口的吞吐量和能耗是成正比关系的:巨大的吞吐量背后 , 往往伴随高额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 。
但天津港有些不同 , 吞吐量不断上升的同时 , 碳排放强度却在不断降低 。
数据显示 , 十年来 , 天津港的吞吐量连创新高 , 货物吞吐量上升12% ,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4% , 而碳排放强度下降了16% 。
“天津港是一家披着码头外衣的高科技公司 。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这样形容 。
一个聪明又绿色的码头,让天津老港口有了新故事|碳案
文章图片
天津港C段码头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投运之日起 , 就实现零碳运营
传统港口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之一 。 尽管络绎不绝的船舶带来货物和收益 , 但背后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 。
若几年前来到天津港 , 常能见到烟尘滚滚的景象 。 特别是在雾霾天里 , 一股很浓重的柴油味弥漫在周边 。 即使是港口的海风 , 也很难将这股味道吹散 。
港口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在装卸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和电力 。 大型码头的日常装卸作业中使用的岸桥、场桥 , 散货用的门机等港口装卸设备耗电量都很高 , 往来运送货物的运输车辆更是能耗大户 , 全都需要依靠柴油提供动力 。
对于一个高耗能行业来说 , 实现绿色脱碳犹如巨轮转身 。 但抽丝剥茧之后 , 往往离不开两大降碳逻辑:从能源的供给侧和消费侧两方面同时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