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许久|中国手机往事: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纠结许久 , 如果在2023年去讲手机行业 , 好像注定不会再有什么新鲜事 。
过去一年 , 行业里接连召开了十余场发布会 , OPPO、小米、IQOO、华为相继推出中高端新机 , 比如OPPO的折叠屏FindN2、小米的13系列 , 4000-5000元价格带的竞争尤为激烈 。 但与新机迭出的火热形势形成对比的是 , 似乎很少有人再去关注这些 。
从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 , 2022年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8.3% , 全年出货量下降了11% 。 对此 , 机构分析师也直言 , 该季度市场表现是十年来最糟糕的 。
同一时期 , 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调研显示 , 全年智能机出货量再次出现两位数下降后 ,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降趋势 , 而且 , 已经蔓延了五年 。
具体到厂商身上 , 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前五大厂商集体暴跌 。 其中 , 三星、苹果分别下滑4.1%、4% , 至于国内的小米、OPPO、vivo , 也分别下滑19.8%、22.7%、22.8% 。
纠结许久|中国手机往事: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文章图片
如果再次回看2017年 , 当时正值国产智能手机销量巅峰 , 但出货量也出现了首次下滑:4.91亿台 , 同比减少了12% 。 业内外普遍认为 , 在经历了产能爬坡、线上线下多维布局后 , 渠道之争和营销已经起不到绝对的作用 , 加上那段时间产业链大规模扩产 , 直接导致供大于求 , 随着厂商盈利空间下降 , 也波及到了生产环节 。
纠结许久|中国手机往事: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过有意思的是 , 5、6年前手机厂商面临的问题 , 和现在已经大不相同 。
比如当时小米困于供应链 , 贾跃亭的乐视手机遭遇融资危机 , 罗永浩带着锤子碰壁多家供应商 , 人事的频繁变动成了制约魅族发展的显性因素 , 再之后 , OPPO、vivo后来居上 , 打破了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模式......那段时间 , 厂商齐头并进 , 但起码市场还保留着对新技术跃迁的期待 。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 , 2016年首季度 , 国内面市的智能机有274款 , 平均每天发布3款 。 这个数字是仅次于2013年的巅峰 , 彼时一年就有2288款手机面市 。 再来看刚刚过去的2022年 , 小米、vivo先后发布主打一英寸大底的的12SUltra和旗舰机X90Pro , 以及苹果的灵动岛动画 , 虽然有些讨论度 , 但总体还是没能掀起大的水花 。
从行业上来看 , 继iPhone定义了直板触摸屏外观后 , 整个产业迎来了产品形态、交互方式、信息获取效率等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 。 玩家越来越多 , 摄像头、配色、屏幕设计、性能不断内卷 , 堆料竞争、打价格战 , 再淘汰一部分;当换机周期超过3年 , 厂商纷纷落子供应链、自研芯片、操作系统、智能互联等领域 。
不过 , 这些并没有引起质变 。 因为根本挡不住消费需求频次的下滑 , 甚至稀释了品牌特色 , 接踵而至的就是困于同质化 。 尤其在这两年 , 手机大佬们开始意识到 , 随着市场容量的倍数缩小 , 过去厂商们搞价格战 , 依靠增量市场弥补低利润率的方法 , 如今也行不通了 。
于是 , 华为、小米发力新能源汽车 , 字节也早就停掉了手机业务 , 转而收购pico布局VR , 吉利收购魅族后 , 罗永浩的创业故事转向AR , iPhone也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改改补补 。
十多年来 , 魅族、小米、华为、OV等国产品牌 , 黄章、雷军、沈炜 , 这些名字卷入历史的洪流 , 时间不长也不短 , 但足够见证一个产业完整地走过它的上升期 。
但如果换种思路 , 回到产品本身 , 这并不是某项技术有没有瓶颈的问题 , 而是用户对手机的想象几乎达到极致 , 内存已经够高 , 效率运转够快 , 涌动的只是消费浪潮、产品创新维度的改变 。 或许新的需求需要VR、AR等产品来满足 , 但那是以后的事 。 01、互联网模式与机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