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许久|中国手机往事: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五 )


纵观这些年的鏖战 , 几轮洗牌之后 , 十多年前数百家的手机厂商 , 如今有实力的玩家寥寥可数 。 以前厂商被现金流、供应链扼住发展 , 纠结于用互联网模式还是机海战术 , 比如锤子质押了股权 , 酷派卖给了乐视 , 2016年大可乐手机业务终止的时候 , 创始人丁秀洪在公开信中说 , “手机行业的洗牌比预期更快、更残酷 。 ”
等到解决了产能和资金问题 , 玩家忙于堆料 , 硬件、软件的内卷 , 但这些都比不上用户的需求饱和 。
市面上一般的处理器 , 几乎都可以运行目前的热门手游;5G使用低于预期 , 市面上缺乏新的杀手级应用;再多的摄像头 , 大部分的任务仍是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 。 更换手机所带来的实际体验提升越来越少 , 驱动力自然锐减 。
比如小米 , 这个曾经引领互联网手机、提倡“极致”的玩家东张西望后 , 雷军将自己此生最后一次创业压在了造车上 。 2019年 , 华为成立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BU , 进入造车市场 , 成为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 在汽车智能化转型趋势下 , 华为轮值董事徐直军说 , 增量部件将占据一辆车70%的价值 。
2021年以来 , 除了研发专利 , 苹果传出与多个硬件厂商沟通 , 首款汽车将是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 造车企划从企业服务进入到个人消费 。 OPPO申请了众多造车专利 , 意欲进军汽车 , vivo也曾对外发布JoviInCar车联网产品的全新品牌 , 官方表示携手车厂、车联网服务商、应用开发者 , 共筑车内、车外统一的开放生态 。
反观新能源车企 , 吉利、蔚来加入造手机的阵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置顶了一条推特招募手机专家到旗下的公司工作 。
金立前副总裁俞雷认为 , 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 , 未来将成为生态的两个重要的终端和入口 , 华为高管王成录则把智能汽车形容为“带四个轮子的手机” 。 这意味着 , 手机所具备的芯片研发能力、电池等相关软硬件技术 , 更重要的是车机互联的未来趋势 , 促成了手机向新能源汽车在产业链层面上的迁移 。
需求没有消失 , 只是换另外一种方式得以生存 。
潜移默化中 , 人们把手机更多是作为一种和外界需求适配的一个硬件产品 , 车机互联、智能家居等等 , 仅框在一个长方体的工具里思考问题 , 当下的瓶颈已经足够明显 。 历史轨迹已经证明 , 很多时候 , 产业演变的最后可能性是走向融合 , 与其围绕手机本身 , 未来或许会延续“手机+”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