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核心提示」“耳朵经济”成为新爆点 , 国内音频分享头部平台喜马拉雅有了更多可以说的故事 , 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 但是营收方式单一 , 未来上升空间不明 , 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者 , 都是喜马拉雅需要直面的问题 。
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文章图片
作者|沈方伟
编辑|邢昀
多次曝出上市传闻后 , 国内在线音频分享头部平台喜马拉雅终于迈出了上市步伐 。
5月1日 , 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 , 计划上市 , 股票代码“XIMA” 。
招股书披露了喜马拉雅最新的活跃用户 , 一季度活跃用户达到2.5亿 , 其中移动端月活用户1.04亿和IoT及其他第三方开放平台月活用户1.46亿 。
不过 , 看似庞大的用户体量并不能掩盖喜马拉雅乃至整个行业面对的困局 , 来自订阅的营收增速放缓 , 未来上升空间不明 。
尽管早先营造出了“耳朵经济”的故事 , 但行业的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 一年前 , 行业第二的荔枝FM抢得“在线音频第一股”位置在纳斯达克上市 , 但不足一年内公司市值曾大幅缩水60% , 如今市值仅有3亿美元 。
所有的音频平台在迈向上市后 , 都必须面对几大追问 , 盈利模式 , 未来方向 , 如何应对天花板 。
如何在这些问题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 事关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
1、“耳朵经济”不够性感
2012年 ,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 , 移动互联网崛起 , 各行各业都在被改变 。 移动音频领域也先后出现了一波掘金者 。
对于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连续创业者余建军来说 , 音频是满足碎片化时间的媒体 , 而且音频UGC(用户原创内容)成本以及带宽成本要远远低于视频 , 所以选择了移动音频领域创业 。
九年后 , 喜马拉雅终于要登陆美股 。 即使耳朵经济如今成了热门赛道 , 但挣钱难仍是音频赛道以及喜马拉雅需要直面的问题 。
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文章图片
招股书显示 , 2018-2020年 , 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和40.5亿元 。 平台迄今为止尚未盈利 , 三年来同期净亏损为7.737亿元、7.733亿元、6.051亿元 。
亏损的原因同时来自供应和需求两端 。
一方面 , 内容占据了公司支出的大头 , 超16.1万名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版权方获得了约13亿元的分成收入 。
财报介绍 , 喜马拉雅今天的内容涵盖了泛知识和泛娱乐100多个品类 , 内容供给模式为PGC+PUGC+UGC , 即以著名IP孵化加盟制作的专业生产内容 , 细分领域具备专业能力的用户生产内容 , 普通用户生产内容为主导的内容模式 。
另一方面 , 喜马拉雅2.5亿月活用户中 , 付费率为13.3% , 约1390万人 。
按照正常商业逻辑 , 企业卖出商品或者服务 , 收取相应的报酬本是天经地义 , 但在中国互联网市场 , 尤其是内容市场 , 这个模式不断失效 , 尤其需要用户以真金白银买单时 , 用户就会自动溜走 。
在内容市场 , 「羊毛出在猪身上 , 狗买单」的商业模式更得到认可 , 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免费内容 , 贡献出更多的时间 , 平台以第三方售卖广告获得盈利的模式 。
从喜马拉雅的营收结构来看 , 付费订阅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大概四成 , 另外近六成从广告、直播、教育服务等业务中获取 。
虽然付费订阅是收入第一大来源 , 2020年喜马拉雅实现了17.5亿元订阅收入 , 同比增长了41% 。 但是这块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却从46.3%下降到43.3% 。 而广告收入增速达到73% , 在2020年获得10.7亿元收入 , 在总营收中占比增加了3.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