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二 )


早于喜马拉雅上市的荔枝 , 此前收入更主要依赖礼物打赏抽成 , 在2018年全年和2019年Q3季度一度达到98.3%及99.1% , 这也是导致荔枝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
2、智能家居、车联网能讲出新故事?
以优酷、爱奇艺、腾讯为首的三大视频平台 , 在过去十年中持续烧钱投资 , 用于孵化IP自制内容 , 但迄今为止仍然面临百亿亏损 , 爱奇艺付费会员不促销不绑定销量就直线下降 。
在线音乐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清洗和竞争 , 头部占据绝对份额的腾讯音乐集团也仅仅获得了8%的付费率 。
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
文章图片
相比于各家影视行业每年1-3部的爆款剧和热门IP孵化 , 在线音乐借助流量和明星效应带来的千万专辑销量 , 在线音频赛道更难出现爆款 。
一位从业人士告诉豹变 , 在大多数音频平台 , 能够卖出超过10万份的专辑便已经是超级爆款 , 百万级的销售数据更是从未出现 , 每年看似繁荣 , 但真正的爆款内容寥寥无几 。
这在另一方面也由在线音频的渗透率决定 , 招股书引用了灼识咨询(CIC)数据显示 , 中国的在线音频渗透率2020年为16.1% , 同期在线音乐 , 短视频和长视频的渗透率分别为56.7%、73.8%和74.2% 。
当用户渗透率、销量都不乐观的情况下 , 需要平台用新的故事来支撑 , 以获得投资方和上市后资本市场的信任 。 而喜马拉雅选择押注IoT , 招股书中重点强调了将发力智能家居和车联网的服务模式 。
事实上 , 智能家居的尝试并不成功 , 平台对于智能设备的投入最早始于2017年 , 推出首款智能音箱“小雅” , 购买年费会员+1元模式获得智能音箱 。
但从2020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售数据来看 , 以天猫精灵、百度、小米为首的三家企业份额占比高达95.6% , 主动权显然掌握长期投入和积累了大量产品经验的百度、小米等硬件设备厂商手中 。
如果不能在内容付费和硬件上取得重大突破 , 那么就继续在第三方买单的羊毛生意上发力 。
按照招股书中披露的1.46亿IoT用户体量 , 来自第三方的流量超过了喜马拉雅移动端的用户量 。 通过这份流量加注 , 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整整翻了一倍 。
招股书介绍 , 平台目前选择与60多家汽车厂商合作 , 在汽车上植入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 。
未来一段时间 , 还将持续加大逐步加大对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的布局 。 但关于这个周期将持续多久 , 才能养成健康的商业模式 , 一切还没有答案 。
三年亏损20亿,喜马拉雅“声意”难做】3、无法回避的天花板
如何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做好商业化变现 , 是任何一家在线音频平台都无法回避的难题 。
时任喜马拉雅副总张永昶曾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承认行业困境:“整体月活用户大约在2亿左右 , 喜马拉雅在1.5亿 , 就算我们是100% , 它还是不够大 。 ”
创始人余建军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行业丛林法则 , 很难有‘小而美’存在 。 你不快速长大可能就和你没什么关系了 。 ”
维持喜马拉雅的内容基本盘和护城河 , 仍然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 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保住第一音频平台的地位 。
招股书也显示 , 喜马拉雅的销售及推广费用2020年达到16.8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加了40% , 其中用户获取成本增加了3个亿 。
而何时才能等到用户习惯和消费能力的成熟?不管是优爱腾还是TME , 大家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
一个不乐观的参照样例是 , 长期来看 , 独家内容所带来的优势或许并不能保障平台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 杀死你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 , 而可能是别的赛道蹿来的其他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