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独家:宋志平与任正非治企对比分析( 三 )


宋志平还认为:既然定了战略 , 就要坚持做下去 。 在对技术的理解上 , 他认为赚了钱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 。
在总结北新的经验时 , 宋志平说:我觉得北新能做好 , 得益于两点:
一是早期就面临市场竞争 , 而且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国际跨国公司 , 使得北新完成了彻底的市场化;
二是上市比较早 , 投资者给了企业很大压力 , 利润最大化成为北新的主要目标 。
企业市场化和利润最大化是国企改革的两个关键点 , 我们恰好过了这两道关 。
对资本、持股等的看法与应用
任正非
任正非:资本市场影响企业决策 。
任正非说:“事实上 , (公众)股东是贪婪的 , 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 。 而拥有这家公司的人则不会那么贪婪……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 , 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 ”
任正非表示 , 华为虽然没有上市 , 但商业活动已足够透明 。
华为公司是全员持股的企业 。
1990年即在公司成立三年后即提出全员持股制度 , 据最新数据 , 任正非的持股现在降低到了0.94% 。 华为目前有近20万的员工 , 到2020年年末 , 其中有近121269人拥有华为的股份 。 不过华为员工持有的是虚拟股份 , 只有分红权 。
宋志平
宋志平: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先机 。
宋志平提及“集资救企业”的故事:那时 , 我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给职工开动员会 , 有的车间没有会议室 , 就站着 , 把职工集合起来做动员集资 。 那一年 , 工厂正是用职工集资的400万元买了原材料才运转起来 。
北新上市的根本动力是改革 , 没有改革、上市 , 就没有今天 。
上市之后 , 一路向前发展 , 做出了良好的业绩 。 业绩好市值就高 , 促进企业再发展 , 进入了良性循环 。
北新上市 , 股票从两块多钱涨到三十多块钱 。 新加坡一个投资人说 , 宋总你挺有意思:你先讲了个故事 , 讲完故事 , 你就上市了 , 上市以后你就增发 , 拿了钱 , 你再完成你的故事……宋志平回复道:是的 ,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
在北新 , 职工人人都有原始股 , 上市时 , 从流通股里留出来10%的额度作为职工股 , 也叫做原始股 , 发行价5.93元 , 涨到18元时卖掉 。
宋志平跟股民亲近 , 曾经还写了一篇与股民们谈心的文章 , 整整一版发表在上海证券报上 。
对人的理解
任正非
任正非有句著名论断:人才不是华为的竞争力 , 对人才的管理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 这一句话包括了华为很多杰出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华为基本法》:人力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不让雷锋吃亏、让火车头加满油等 。

干部部、炸开人才金字塔 。

PBC考核、奋斗者机制、TUP计划、拉车与坐车者 。

5%末位淘汰制、市场部集体辞职、能上能下、少将连长 。

天才招募计划等 。
华为的成功是人的成功 , 成绩来自人才战略的成功 。 任正非今日的辉煌 , 来自一个突破 , 那就是对人性的洞悉 。 任正非对华为的管理 , 已经让不少管理者认识到 , 对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 , 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
《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这样评价华为的人才机制:
华为的成功是有效的人才机制的成功 。 华为通过有效的人才机制把十几万知识分子管理起来 , 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 既激发了他们的活力 , 同时又保持组织的有效管控 。 这是很难的 。 一方面要调动每个人内在的潜力、创造力和活力 。 所以华为持续不断地激活 , 折腾干部 , 折腾人才 , 让每个人不能懈怠 , 必须持续奋斗 。 同时 , 华为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 利用严格的组织约束力实现思想统一 。 通过庞大有效的组织管控体系 , 消除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的山头主义、官僚主义、腐败、惰怠等组织毒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