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奔驰宝马造电池,给世界500强“碳清零”,一家全球化企业的碳管理生意经|数智化的秘密( 四 )


2022年4月 , 远景首座零碳产业园在内蒙鄂尔多斯竣工投产 。 孙捷说 , 当地风光资源丰富 ,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更低是选址首要的考量要素 。 一期项目80%的电量由地面光伏、屋顶光伏和周边的风机直供 , 其余20%与电网交易 。
为了平衡园区每年上亿度的自发绿电 , 远景部署了大规模储能 , 并通过与电网柔性互动的手段 , 来抑制风光发电的波动性 。
整体上 , 市场目前规划建设的零碳产业园 , 主要集中在氢能、风光储氢氨一体化和锂电产业园区 。 而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之所以集成了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 , 根本原因是为了促进远景三大业务之一的远景动力 , 通过产业链整合的方式降碳 。
为奔驰宝马造电池,给世界500强“碳清零”,一家全球化企业的碳管理生意经|数智化的秘密
文章图片
远景动力工厂 ,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系统
今年2月 , 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 , 要求电池企业从2023年开始对重要原材料进行供应链尽调 , 2024年7月1日起公开碳足迹 。 由于欧洲碳价是国内的数倍 , 如果企业碳排量控制不得当 , 出口时将支付高额的碳差价作为碳关税 , 甚至在2027年如果超出碳足迹限值 , 电池无法再向欧洲出口 。
在园区一期竣工并投入运营的首日 , 远景邀请了上游电池配套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材料等企业 , 和下游车企主机厂的董事长参观 , 当场就有人决定签约入驻 。
政府对此也喜闻乐见 , 在土地、待建厂房和风光资源方面给予远景一定的帮扶 。 不过更重要的是 , 能源结构的变革推动了产业的集体转移 , 高耗能产业从分散变为集中式管理 , 让产业链距离“零碳转型”的目标更进一步 。
事实上 , 严格意义上的零碳园区 , 标准要高于碳中和(即净零排放) 。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碳中和园区属于近零碳排放 , 允许采用碳汇、碳信用来抵消碳源 , 让计算值趋近于零 。 而零碳园区则是在无碳信用抵补的前提下的零碳排 , 因此显得极为苛刻 。
为奔驰宝马造电池,给世界500强“碳清零”,一家全球化企业的碳管理生意经|数智化的秘密
文章图片
位于鄂尔多斯的远景零碳产业园一期工程
眼下 , “零碳园区”从建设、评价到认证尚未出台国家标准 。 随着市场热度不断被催化 , 这一赛道迎来了混沌期——毕竟 , 目前现有的产业园距离所谓的“零碳” , 都还差“最后一公里” 。
为了100%零碳的目标 , 实现路径一定从原材料供给到生产制造再到最后的包装和物流运输 , 产品的碳排放需要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清零 。
然而 , 由于碳足迹的捕捉难度巨大 , 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方法 , 即“采购量X碳排因子=碳排量”的计算公式 。
孙捷说 , 这种方式虽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 但是不能精准地展现出供应链的实际碳排的情况 。 “例如供应商做了一些节能减排的举措 , 企业并不会因为上游碳排减少而降低成本 。 ”
理想状态下 , 供应商需要积累一手的碳排因子数据库 , 但孙捷坦言 , 这一阶段为时尚早 , “硬要实现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 企业目前最高效的碳盘查方式则是从财务计算法转向生命周期评估法(LCA) 。 ”
这种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模型 , 通过获取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所有输入或输出数据得出总的碳排放量 , 主要适用于对微观层面的碳足迹计算 , 被较多应用于产品和服务方面 。
基于LCA模式 , 远景在今年4月针对欧洲市场发布了“零碳电池” 。 首批产品交付给奔驰前 , 已经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PAS2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