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事达|抓住县域消费者的“胃”,淘特凭什么?( 三 )


跟工厂直供一样 , 农产品直供模式 , 能大大提升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
有甘肃果农表示 , 没上淘特前 , 果园的苹果只能卖给当地收购商 , 卖不出价钱 。 想在线上开店 , 自己又不懂运营 。 通过淘特直供模式 , 自己不用操心开店、上新、运营、物流等各种事情 , 只需专心种好果子就行 , 收入也比以往增加了 。

缩短供应链条、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以消促产都提升资源转化经济价值的一个切面 , 这样的切面还有很多 。 《报告》认为淘特通过产地仓的分选、分级还为上游输出供应链标准 , 帮农民了解怎样的农产品为市场所需 , 以消促产 , 实实在在帮助农民降本增效 。
2021年11月1日-5日 , 淘特赶在最强寒潮侵袭甘肃前 , 基于产地仓的存储能力 , 从甘肃庆阳、白银两市200多户农民果园里紧急采购苹果1万多吨 , 帮助果农减损 , 也是直供模式的优势之一 。
目前 , 我国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 。 《报告》认为 , 淘特直供模式 , 能提供农业生产环节指导 , 增强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 有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资源配置困境 。
可以看到 , 淘特将工厂直供的经验 , 创造性地用在保障“吃”上面 , 进行成功复制 。 而从“务工”到“务农” , 淘特成功的原因 , 不只是大众印象中淘特在工厂端拥有优势 , 而是“直供模式”的先进性——它能提升资源转化 , 增加供需两端的经济价值 , 让卖家赚钱、买家省钱 , 让“低价好货”变得可持续 , 更符合县域消费者性价比消费需求的“胃口” , 这是淘特“务农”不逊“务工” , 都能“得心顺手”的根本 。
三、集齐吃穿用行玩 , 上“淘特”成小镇青年消费主风尚
过去一年 , 做好了“吃” , 对淘特意义重大 。 毕竟从工贸侧日用百货的“用” , 再到农贸侧的“吃” , 是两种不同逻辑产品——前者极度标准化 , 后者做极致 。
以网购水果为例 , 新鲜、好吃是最基本要求 , 但由于水果保鲜难、运输损耗高 , 对供应链和服务都有极高要求 , 因而成为行业难点 。 要突破 , 唯有做到极致 。
去年7月 , 淘特上线的“比拼多一点鲜”计划就是一个缩影 。 一方面从全国100多个水果优选产地进行严选直供 , 并将水果从消费者下单到产地采摘、加工运输到最后食用 , 全链路控制在72小时左右 。 另一方面 , 推出“买贵必赔”“坏果包赔”等行业罕有的售后服务 , 从供应链和服务上都做到了极致 , 保证水果能够新鲜送达 , 且售后无忧 。 让三亚芒果、茂名荔枝、山东大樱桃等成为畅销全国 。
而淘特能将两个极端都做好 , 证明其“直供模式”的普遍适用性 , 为其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 。
作为综合类购物平台 , 淘特在打通“吃穿用”之外 , 还于去年9月和11月分别打了阿里健康和飞猪 , 推出自营大药房开展医药健康服务 , 以及上线“玩乐”频道 , 上线酒店、交通、度假类目数万款产品 , 集齐了“吃穿用行玩” , 覆盖县域消费各个方面 。
淘特的一系列布局 , 跟县域消费者需求有关——他们既希望性价比消费 , 同时又有多元化消费升级需求 , 只不过其中很多需求并未被高效地满足 。
《报告》指出 , 下沉市场有接近10亿消费者 , 虽然消费者收入不及大城市 , 但可支配收入比例高 , 且消费升级意愿强烈 , 而传统线下零售(超市体系)在县域发展不足 , 需求很旺盛 。 不过 , 下沉市场上的商品要么低质低价、要么高质高价 , 不符合下沉市场对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