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相信长远价值,Lazada的目标不在当下( 二 )


Lazada本土化运营的考量在于 , 本地团队最了解本地市场 , 能够做出基于市场的最正确选择 。
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 , Lazada的本土化实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升级体验 。 比如 , 东南亚消费者感触最深的一点是 , 物流很方便 。
这是因为Lazada在当地自建了一套完善的物流系统 , 在各国市场都拥有物流团队 , 每天都有数千人奔波送货 。 和中国商家息息相关的跨境物流方面 , Lazada通过和菜鸟的合作 , 一个跨境商家从中国发货 , 最快6-7天就可以将货品送到东南亚消费者手中;如果商品已经提前送到海外仓 , 这其中88%的跨境货物都可以在三日内送到消费者手中 。
今年8月 , Lazada将原先的自建物流Lazada eLogistics (LEL) 和 Lazada Express (LEX)更名为Lazada物流(Lazada Logistics) 。 如今 , Lazada的快递可以送到东南亚六国几乎任何一个海岛、渔村 , 这在地理情况复杂的东南亚难能可贵 。 目前 , Lazada已经打造起东南亚第二大的B2C物流网络 , 而这也是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自建规模最大的物流网络 。

因为发展状况不同 , 东南亚不同市场习惯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 。 Lazada买家技术团队的何志 , 是今年Lazada12.12大促队长 , 据他介绍 , Lazada基于各国情况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 其中Lazada钱包能够绑定银行卡 , 为相对发达、习惯于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Lazada还在东南亚首创“货到付款” , 这让部分欠发达地区、不习惯使用银行卡的消费者也能购物无阻 。
一些日常使用体验的变化 , Lazada的老用户会有明显的感知 。 如今 , Lazada的双11、双12大促活动 , 平台体验已经非常“顺滑”——卡顿、崩溃、数据错乱等问题不再 。 这得益于Lazada在2016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后集合力量通过voyager项目重构Lazada技术平台 , 从而让其拥有打造顶级规模大促的能力 。

而在商家端 , Lazada提供一系列产品化的能力以帮助商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 例如Lazada大学、智能营销、生意参谋、多语种客服工作台等 。 Lazada卖家技术团队负责人匡浩说 , 相比国内 , 东南亚商家的运营经验不够丰富 , Lazada大学传授电商经营知识、智能营销和生意参谋能帮卖家制定更准确的销售策略、多语种客服工作台则让卖家能更便捷和高效地与各国消费者沟通 。
一些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在Lazada的本土化实践中出现 。 在过去 , 东南亚市场商家的电话、邮箱、主营类目等画像相关信息分散在各种Excel表格中 。 为了帮助本地运营团队结合行业策略高效招商 , Lazada的技术团队开发了“Leads Center”系统 , 让商家信息实现数字化 , 实现智能分发和推荐 , 赋能运营团队 。
简而言之 , Lazada在东南亚各个市场都在以一种“本地视角”来运营 , 而平台之所以能够高效而灵活地运用这种“本地视角” , 离不开Lazada“技术”基因的驱动 。
向技术要红利据「深响」了解 , Lazada内部高度强调技术价值, 内部有一种提法 , 叫“向技术要红利” 。
这样的姿态相当独特 。 毕竟外界关注东南亚这样的蓝海市场时 , 目光总会聚焦到平台前端的创新玩法、用户数的增速上 。 而那些“看不见”的技术 , 吸引力总是逊色得多 。
但Lazada想走出更长期 , 也更不可取代的路径 。
2016年 , Lazada被阿里巴巴收购 , 成为阿里海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在2016年之前 , Lazada在东南亚已经营四年 , 在当地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 拥有很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和维度丰富的本地数据 。
背靠阿里、同时本土化实力可观 , 加入阿里之后 , Lazada独有的技术体系更为完善:借助阿里强大的中台能力输出 , 以及“Voyager”等项目的实施 , Lazada有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和较高的技术起点 , 在此基础上匹配Lazada自身已有的本土洞察 , 平台便有了快人一步的优势和布局长期发展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