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一文讲透美团兴盛史(一):千团大战( 二 )


美团的策略是主攻AB级城市拿第一,S级城市苟住拿前三,CD级城市后面再介入。决策依据是既要前三的市场份额,又要在有效资源下做投入产出最高。
S级城市竞争太过激烈,兵家必争之地导致投入产出很低。CD级城市订单数量有限,同行经营出问题第一件事就是关闭CD级城市,美团完全可以做时间的朋友。
而AB级城市top级选手关注度不够,美团使用田忌赛马的思路来最大化投入产出比,长期有耐心下,很有希望成为团购第一。
2. 开城数量94城在2011年底,大众点评、糯米、嘀嗒团和满座几家大概开了25到30个城市;拉手、窝窝团、24券、团宝大概开了150-300个城市,团宝当时对外公开的是324个城市,号称最多。
美团开城数量为94个,且整个2012年,美团没有再扩张一个城市,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单量的增长上。
开城过多带来的巨大反规模效应是烧钱过快,而开城过少又会没有足够竞争力。
王慧文指出过一个细节,当时团购用户主要来源于好123网,一个行业只会放6个位置。这意味着进入到行业前6才有生存机会。
美团开了94城,不多也不少。最厉害的不是一开始就定了要开94城,而是边开边算账,开到90多城的时候一算账,有4个城市开错了,关掉开错城市便不再开城。
美团的生存策略是胜而溃敌,守住腰部城市,待机进入头部城市,腰部城市胜了,等于全胜。
开城的节奏对于所有的O2O企业都非常重要。

  • 原则一是要快速抢占市场,因为市场后入者相对先进入者的拉新成本会提高到5-10倍
  • 原则二是有能力过关的城市经理,开城靠人,没有人就无法开城
  • 原则三是避免扩张过快,开城非常烧钱,大跃进式的开城会导致烧钱过多管理脱节
开城要多学习美团,边开边算账,账如果算不清楚,就不开了。
3. 补贴优质供给当时大多数同行玩的是西海岸的补贴,狂烧钱不计成本的抢占市场,不讲投入产出比,一旦资本开始不跟进加投,很快就会死掉。
对于补贴,王慧文特别谨慎,因为老王之前做淘房网被狠狠地坑过。团购大战中,美团决定不做线上推广,主打线下地推。
逻辑很简单,王兴专门请教过阿里的关明生,得到的反馈是2B业务做补贴是无效的,走线下地推对商家端效率更高,这就有了后面干嘉伟的加入。
不做推广现在看来很轻松,但是当时压力很大。大量的城市经理离职、被挖角,同行都疯狂补贴,自家0补贴,团队士气也不高,可想而知当时的处境很艰难。
但是美团依然坚持了下来,整个2011-2012年美团做得最大的事情就是修炼内功。
2011年美团的前端产品没有做任何的迭代更新,王慧文与技术副总裁穆荣均带领美团网技术部花费大量精力研发后台IT运营系统,使得美团整个运营效率提高了2.8倍,远超同行。
11年底干嘉伟来了后,业务上做了一个大的改变,将“战略执行”定义为“聚焦供给,先有再好”,将“战术执行”定义为“狂拜访、狂上单”,且定下2012年的目标为:上岸(业务能赚钱)。
这里的思考点是先做用户还是先做商家。干嘉伟来了后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商家越多,上单量越多,销量就越高,所以业务就有了抓手–深挖供给商家端。
通过补贴拿下优质供给非补贴用户,并且策略倾向于独家合作。这样用户想要优质的商家,就只能去美团了。
美团的业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因为干嘉伟的加入,比同行强了不少。
千团大战中,美团一直在熬和等。果然,2011年底开始就陆续有玩家死掉。到2012年8月Groupon市值缩到了只有22亿美元,资本热情彻底冷却,大部分玩家开始提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