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乡镇产业掘金史:从兵分两路到殊途同归( 二 )


河北藁城梅花镇的屯头村 , 号称“中国宫灯第一村” , 有200多年制造、销售宫灯的历史 。
灯笼是很多人对春节的视觉印象 。 春节期间 , 家家户户门前、窗前、阳台挂上红灯笼 , 已经成为过去多年的习俗 。
据说清雍正年间 , 藁城纱灯由于制作精良、美观明亮、耐风耐用 , 被选为皇家用灯 , 因而获名“藁城宫灯” 。 而屯头村则是藁城宫灯的起源地 。
在屯头村 , 大红宫灯随处可见 , 全村9成村民从事宫灯相关产业 , 每年卖出的宫灯超过一亿对 , 占到了宫灯全国总产销量的80% 。 在村子入口处 , 立着一个宽12米、高9米的的巨大宫灯雕塑 。 每到临近春节的销售旺季 , 全村几乎全民制灯 , 一片红红火火 , 极其惹眼 。

销售旺季 , 工人在组装、晾晒宫灯 沈晓凯 / 摄
20年前电动工具的普及 , 让藁城宫灯进入半机械化时代 , 逐渐取代纯手工雕作 。 注塑机的大范围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实现了生产线的半机械化 。 这是藁城宫灯产业崛起的重要因素 。
在此基础上 , 村民根据自身所长进行分工 ,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 宫灯罩、宫灯骨架、宫灯等各种零部件都有专营厂家生产 , 组装和销售则有另外的厂家负责 。 这给藁城宫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村民跟着发家致富 。
依托当地特色手工产业 , 深耕国内市场 , 形成精密分工 , 打造全产业链 , 是我国乡镇产业带崛起的第二条路 。
这两条路就像是乡镇产业的两条腿 , 构成了过去四十多年乡镇产业的基础脉络 。 抓住了机遇的乡镇及个人 , 也就相当于找到了致富的钥匙 。
增长式微任何产业都有周期性 , 需要在特定的节点完成转型 。 转型成功往更高处发展 , 转型失败则跌落潮头 。
乡镇产业的两条路 , 后来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
外贸路线最大的问题是长期代工、没有品牌 , 且受出口订单波动影响大 。
2020年初 , 新冠疫情的暴发让祁县玻璃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 。 主营外贸订单的工厂 , 销路一下被切断 , 遭遇大量退单 。
这种情况过去没出现过 , 很多厂家不知道如何处理 。
有厂家试图开拓国内市场 , 却是两眼一抹黑 。 没客户、没渠道 , 甚至连国内客户的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 。 另外酒店、饭店这些玻璃制品的主要客户同样受到疫情影响 , 堪称难兄难弟 。
不只是祁县玻璃 , 很走外贸路线的乡镇产业带商家 , 在疫情期间遭遇的困境都是类似的 。
这将这个行业过去因为高速发展而掩盖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产业模式过于单一 , 高度依赖外贸市场 , 抗风险能力弱 。 另外 , 很多厂家习惯了批发模式 , 只知道生产和出货 , 长期给国外品牌代工 , 没有打造自己的品牌 。 而对于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 他们反应迟钝 。
外贸的红利终有吃干耗尽的一天 。 疫情的爆发 , 给他们提了一个醒 。

潮州的陶瓷匠人正在为素胚上色 王铮 / 摄
在国内市场 , 传统手工艺路线的产业带商家 , 同样遭遇了发展的瓶颈 。 他们的问题是与市场脱节 , 导致销路不畅甚至手艺失传 。 在疫情之前 , 一些产业带就已经遭遇了发展的烦恼 。 凤凰蒲扇是这方面的代表 。
在湖南湘西凤凰县 , 距离凤凰古城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 , 有一个吉信镇 。 由于气候温热 , 吉信镇盛产棕树 。 棕树叶可用作蒲编 , 当地的苗家人一直有蒲编的传统 。 湘西蒲扇 , 就曾在作家沈从文的一些文章中出现过 。
湘西蒲扇是典型的地方特色手工艺品 ,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很受欢迎 。 有当地的创业者曾去义乌考察过 , 回来就决定专门做蒲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