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融资数百亿,AI四小龙闯关IPO,谁是最强王者?( 三 )



而且 , 越到后期 , 依图科技的融资金额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 2020年润诚产业的投资额不到2018年c轮融资的1/6 , 这与壕到不行的旷视和商汤来对比 , 的确有些落寞 。
云从科技融资的金额也不多 , 但它和其余三家很不一样 , 其他公司的融资 , 是人民币和美元一起融 , 而云从科技 , 每一轮获得的融资 , 都是实打实的人民币 。

这是其他人工智能公司难以匹敌的优势所在 , 国字号的股东结构 , 让云从科技在G端、国有B端方面拿单具备优势 , 如G端的公安系统 , 四大国有银行的风控产品 。
因为对金融、安防客户而言 , 对安全层面的要求更高 , 云从科技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客户认证 。

总结下来 , 从融资的角度:
商汤科技遥遥领先 , 旷视科技也不赖 , 且两者均有阿里做布局 。
阿里在其财报上明确表示 , “不会以纯粹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 , 而是侧重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 , 以后的侧重发展领域是可预判的 。
云从科技虽然融资少 , 但获得了G端和大B端的潜在支持;依图科技暂时落后 。
估值高企 , IPO一波三折AI的疯狂 , 在2018年之后逐渐退潮 , AI赛道的融资次数在2018年之后掉头向下 , 包括四小龙在内的AI企业经历了多轮融资 , 且由于自身的商业故事在资本上过度透支 , 也遭遇到了“估值虚高”的争议 。

根据西南证券对AI独角兽2020年估值的整理 , 商汤科技的估值达到100亿美元(637亿元人民币) , 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分别为50、42和40亿美元(318.5、267.54、254.8亿元人民币) 。

但事实上 , 商汤、旷视、云从和依图科技都尚未盈利 , 2020年营收 , 分别仅为34.46、13.91、7.55、3.81亿元人民币 , 市销率(即估值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18.49、22.90、33.75、66.88倍 。
市销率越大 , 说明市场给它们的估值越高 。

对比计算机视觉中的佼佼者 , 已经上市的海康威视 , 目前的总市值是4719亿元 , 对应2020年635亿元的总营收 , 市场给到它的市销率也才7.43倍 。
四小龙的估值 , 比海康威视高太多了 , 前几轮的融资 , 已经给到AI四小龙很高的成长和科技估值溢价了 , 这让AI企业很难继续从一级市场中获得更高的融资 , 如果不拓展二级市场 , 那么今后能烧的钱必然少很多 。
于是 , AI四小龙们纷纷冲刺上市 , 但它们的上市过程却一波三折 。
老大旷视科技也是最早迈出上市步伐的 , 刚开始 , 它把目光锁定了香港 , 早在2019年8月25日 , 旷视就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 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
先是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 , 随后又遭遇了疫情 , 接着又遭遇了老股东联想创投、创新工场的先后退出 , 上市计划一再跌宕;2020年2月份 , 港交所披露网站上旷视科技的招股说明书状态变为“已失效” , 意味着它的一进宫的阶段性受阻 。
之后 , 外界不断传出公司“主动中止港股上市进程”的说法 , 面对谣言满天飞 , 旷视做出了正面回应 , “积极考虑科创板!不排除A+H上市可能” 。
确实 , 由于科创板从成立之初就聚焦于硬科技实力产业 , 对财务指标更加灵活 , 因而科创板对成长型企业的包容度更高 。
今年3月 , 旷视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后 , 一个月后收到问询函 , 九月份就收到了过会的消息 , 现在终于来到了冲刺环节 。

老三商汤科技仍然是征战港股 , 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 它的阻碍则是开头中说的被美方拉入实体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