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中国车企出海,无人驾驶的聚光灯落在“车”上( 三 )


算法“上车”,车辆“上路”,方能致远
回到无人驾驶赛道上,市场焦点的偏移往往给我们带来“一叶障目”的观察结果。
实际上,作为一个必然需要多方参与建设的新业态,无人驾驶是不可能只看一面的,“算法”要“上车”赋能,车辆要“上路”测试以及服务,每一环及其背后的参与主体如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汽车厂商、第三方服务平台等,都不可缺席。
在无人驾驶的场景,只有协同才有未来——“算法”与“车”,“技术”与“服务”,“技术公司”与“汽车厂商”等等,都需要建立协同关系。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Waymo与吉利的合作进程上,从与极氪共同“造车”到在美国投入商业化运营,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初见端倪,无人驾驶在“车”与“算法”的共同驱动下进一步向市场攻略。
那么,接下来,在高频的商业应用上,一辆专业完备的“车”非常关键,持续考验着汽车厂商的设计研发能力、量产交付能力等等。
在无人驾驶商业爆发的前奏,外界会重新认识到“车”的分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