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2021年终盘点:阿里腾讯迎至暗时刻,王座挑战者突围不易( 三 )


不过 , 如果加上估值超1万亿元的蚂蚁集团的话 , 阿里帝国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

但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这三个种子选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敢折腾 , 敢整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弥补和腾讯、阿里两大巨头之间的差距 , 且热衷于开拓新战线 。
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扩张 , 加固护城河 , 是“股王候选人”们过去一年的主旋律 。
只不过 , 这些扩张行动不是都有好的结果 。
1、美团:越来越长的战线 , 扶不起的新业务
今年年初 , 美团正式进行职级体系调整 , 将原有的“M+P”双职级线和专业序列全部取消 , 以更简单的L4-L9六个职级序列取而代之 。 对于这次调整 , 美团在公开信中对外表示:越来越细化及标准化的规则对人才发展的支撑显得弹性不足 , 已经不能很好地适配多业务和多通道员工的发展诉求 。
在价值研究所 , 美团言外之意就是今年要打的仗太多 , 在各个领域和阿里、京东、滴滴、拼多多等巨头短兵相接 , 所以必须拿出一套更灵活、更具有活力的人员管理、调配制度 , 应付越拉越长的战线 。
扩张 , 绝对是美团过去一年的主战略 。
一方面 , 围绕即时配送、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基本盘 , 美团继续在社区团购、数字零售等赛道大肆攻城略地 。
年初曾有媒体爆料 , 美团优选2021年GMV目标高达2000亿 , 这个数字远高于多多买菜的1500亿和滴滴橙心优选的1000亿 , 订单量也将冲击5000-6000万/日的目标 。 在第一季度 , 美团社区团购的订单量达到2000万/日 , 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
为了提高订单量、争抢市场份额 , 美团的投入也是十分夸张 。 据凤凰网统计的数据 , 截止今年上半年 , 美团优选和快驴业务线新招募了接近6万名员工 , 目标是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行政区 , 以及加强供应链建设 。 数据显示 , 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投入不低于300亿元 。

不幸的是 , 监管大棒还是砸向了这个美团极为重视的赛道 。 3月份 , 橙心优选、十荟团、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头部玩家先后收到市场监管总局的行政处罚通知 。 和150万元罚单相比 , 官媒亲自下场定调、叫停低价倾销和高价补贴等价格战行为 , 更是完全打乱了美团的布局 。
事实上 , 标普公司在年初的研报中就提出过担忧 。 根据标普的预测 , 美团2021和2022年EBITDA亏损将达到150-200亿的水平 , 投入规模极大的社区团购业务进一步拖慢美团的盈利步伐 。
美团对于社区团购业务的规划 , 一直都十分清晰:烧钱换增长 。 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 , 目的就是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 , 以便在后期形成规模优势 , 摊薄成本支出 。 但在遭到监管严控之后 , 整个社区团购赛道进入寒冬 。 价值研究所认为 , 美团此前投出去的弹药 , 很可能要打水漂了 。

(图片来自Pexels)
另一方面 , 美团也在积极寻找出圈机会 , 瞅准蚂蚁、滴滴受监管打压的机会窗口 , 加码、重启互联网金融&出行业务 。
先说金融业务 。 王兴早在2015年就喊出过“打造一个千亿元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的口号 , 可时至今日都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 。 但今年 , 美团的确在围绕自身生态不断延伸金融服务场景 , 加强业务渗透:


比如通过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两大流量入口为美团月付导流 , 在支付页面也一直将美团月付选项置于最顶层;比如不断增加联名信用卡发卡量 , 两年内发卡超过1000万张 , 甚至超过不少银行;再比如将联名信用卡和美团钱包进行深度捆绑 , 将额度、账单管理都接入美团月付系统生态 , 积极拓宽服务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