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水军「围城」之下,豆瓣何去何从?|钛度热评( 三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
对于豆瓣来说它最大的问题是文艺有余而本身的市场盈利能力欠缺。
首先我们要明白,对于豆瓣而言,它本身的市场定位就是一个小众化的文艺社区,在这个文艺社区的大概念的影响之下,实际上豆瓣的几乎,每一个业务和产品的开发都和文艺联系到一起,但是文艺可以作为一个卖点,却不能当做一个真正盈利的模式,豆瓣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本身的市场盈利模式非常欠缺,光有文艺之后,文艺青年实际上并没有给豆瓣贡献足够的价值和影响力。
其次我们要明白的是在当前的商业市场而言,整个商业市场认同的是你可以文艺,可以有情怀,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豆瓣的问题是光有前者却没有后者,由于缺乏足够明确的商业模式,这也导致豆瓣在整个资本化的道路之上走得非常艰难,市场的认同程度很低。
其实从知乎的上市,我们就能够看到,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只有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才能够支撑整个社区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挣钱,不寒碜”这个理念必须要树立,否则光有情怀却没有足够的市场基础的话,最终将会失去可持续的价值和能力,而豆瓣无疑在这条路上依然处于一个摸索和寻找的阶段。
蓝媒汇联创兼运营总监岳轻:
豆瓣的真人比例正在逐渐下滑中,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得分开看——兴趣小组的真人比在上升、越小众的真人越多,评分系统的真人比严重下降,越是新出的电影电视剧,真人越少。
兴趣小组这个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另类的“微信群”,在某一相关话题下聚合性越来越高,导致粘性也越来越高,它的最佳特质就是“半开放”,用户数可设置限额,即在半可控的同时,还能良性扩张,典型的例子比如“鹅组买房”。但带来另外一种恶性情况就是,越极端越小众的小组,越刹不住车,最终言论出圈导致豆瓣被群嘲,譬如“女权”、“吃喝玩乐在北京”等。
评分系统一方面是因为,猫眼评分这些平台一直没能做出来,导致了豆瓣评分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依托这种权威,也是影视宣发的绝佳窗口,所以水军蜂拥而上再正常不过了。
这几件特质背后所表露出来的,恰恰是豆瓣的“佛”,或者说豆瓣一直以来不变的产品思维——不过多的介入到用户中去。这种在互联网初期是非常受用户欢迎的,但在监管趋严的现在,往往成为突破口。这也是豆瓣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变,那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不变,那未来每次严打都有它。
所以别说元宇宙了,连短视频这个风口豆瓣都没介入进来。在豆瓣没想清楚下一步在哪、或者说没变革成功之前,它只会佛,只会得过且过,只会躺倒认锤。
互联网趋势观察家、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
豆瓣的定位是一个为大众建立的社交讨论平台,不过最开始是为一些有思想的精英人士为受众的讨论和发言的平台。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以及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涌入豆瓣,这就导致豆瓣平台上的内容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比如,有时候一些受众对电影的评分高低的依据可能是是否喜欢某个演员,自己评分时心情的好坏,当然也免不了相关公司请来的水军作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豆瓣的评分就很难保证客观性。
目前来看,豆瓣已经成为了观众对电影的“发泄之地”,大家对电影的评分高低并不是根据电影质量,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它已经不再是各类“文青”聚集交流的净土。如果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豆瓣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得到发展的。
但是,我认为豆瓣在短时间内不会步人人的后尘,因为它对很多老用户而言,仍有不可代替的价值。豆瓣是一家原创网站,有着自己独特模式,但人人网不一样,人人网可以提供的很多东西都很容易就会被其他社交平台代替掉,并没有“非他不可”的那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