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水军「围城」之下,豆瓣何去何从?|钛度热评( 二 )


在如今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豆瓣想求变转型自是困难重重。如果豆瓣想进军元宇宙社交场,一方面豆瓣自身没有求新求变的基因,另一方面它的影评、书评以及大众打分机制逐渐失去其评分价值,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后的BBS,豆瓣想拿到元宇宙互联网的船票,依然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价值研究所编辑林之柏:
作为豆瓣的老用户,眼看水军攻陷豆瓣还是挺让人揪心的。但回顾豆瓣这些年的发展,也知道它迟早要面临扩大受众面-寻找营收增长点-用户质量下降-争议增多的循环。
归根结底,豆瓣的商业变现模式还是太单一,广告占比过高。虽然最近几年也在捣鼓电商、直播这些新风口,却一直没有太大起色。坚持不上市一方面相信是创始人阿北自己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豆瓣目前也难以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就算勉强冲刺IPO,路也不好走。
当然,豆瓣也还有自己的优势。被万达收购之后的时光网每况愈下,在电影+社交这领域豆瓣依然没有太多对手,而且豆瓣的社区氛围、用户黏性一直很不错,不输已经上市的B站和知乎。但怎么利用好这些用户资源为自己增收,目前看豆瓣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路子。
不过,水军围城对于豆瓣的用户体验、口碑肯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净化社区环境也刻不容缓。
其实像B站那种需要完成一整套试卷、并满足一定得分才能发弹幕的做法,无疑是筛选用户的一种尝试。豆瓣一直也有调整自己的影视打分权重,重度用户、资深用户的打分对作品最终得分的影响比新用户、僵尸粉要高得多,也一度将不少水军挡在城外。但近期又出现水军养号打分的情况,双方真的算得上是斗智斗勇。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用户体验是豆瓣为数不多的宝藏,为了维持这些家底,想必又要在用户管理上再下一番心思了。
零壹增长创始人罗超林:
豆瓣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首先是文学&艺术类内容的呈现,其次是基于内容的兴趣小组与圈层,再次是评论,最后是这三者串联下的用户与流量。这里,水军可以操控程度由易到难分别是评论、小组圈层、内容呈现。
没有水军操控的豆瓣,有价值吗?有价值,回看N年前的豆瓣就知道了。有商业价值吗?既有也不大,因为有失真的部分。当作为交互的评论失真时,再好的内容呈现也就失去了光彩。就好比没有票房的电影、没有销量的书籍,如何证明是好作品呢?
豆瓣为什么需要评论这个环节?很多原因了。比如给内容创作者动力,鼓励创作者持续创作、交互对内容的态度看法、提升创作者创作能力等等。比如给豆瓣带来关注度,让更多人知道及传播豆瓣。比如商业变现,有内容有用户流量后,自然可以变现,特别是围绕内容进行流量用户的属性区分,贴上标签。当然,还有更多帮助了,可以说评论是豆瓣商业模式闭环的重要部分。
如何解决水军问题?先不论豆瓣能否解决、是否愿意解决(甚至短期把水军当做盈利模式之一的可能性),市场上是有解决技术、能力、案例的。比如腾讯、字节、阿里新浪等公司他们治理水军的整体解决方案,豆瓣是可以参考借鉴,甚至是联合一起解决的。
假设,把豆瓣当做一个相对明确的内容平台+流量入口,分别进行与各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设计,是可以选出一家较匹配的战略股东,进而引进他们战投,形成战略协同的。往谁最需要豆瓣方向进行全网思考,得出战略股东的选择,再一起设计合作后的呈现方式(兼顾豆瓣初心内容及合理商业变现)。
当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又不得不前进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外力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