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天才、忽悠与炮灰( 十 )


实际上 , 如果说管理层意见分歧 , 到产生内讧 , 再到最终公司走向分崩离析 , 究竟是哪一方的错 , 永远都没有人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
但毫无疑问 , 最痛苦的是谁 , 莫过于每一个员工 。
时隔两年 , 我们联系到当初经历过Roadstar严重内斗的几名员工 , 有人曾在当时迅速选择站队 , 并曾向媒体怒斥另一方负有全责;有人曾选择沉默 , 并选择在清盘前几个月便提交了辞职信 。
而现在 , 他们对供职于这家昙花一现的明星公司 , 只留存下了一种相同的记忆:
“只有代码在屏幕上闪烁 , 但没有一个人心在业务上 。 项目停滞没有进展 , 媒体上曝光的‘持械斗殴’其实也没有看到 。 大家人心惶惶 , 唯有每天盯着办公室会议室的门 , 盘算怎么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在哪个时间点离开最好 。 ”
实际上 , 我们无法通过任何存有个人利益考虑的只言片语 , 来勾勒和判断出 , 究竟谁才是一家企业走向死亡的真正罪魁祸首 。
譬如 , 有人曾评价佟显乔在领导方面比较无能 , 但也有人夸奖他很能干 , 具有强大的亲和力;有人曾骂周光阴险狡诈 , 而也有人说他身上有一股阳光的领头大哥范儿 , 可以让你跟着他走下去 。
但所有人唯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记忆点——那种不知道什么时候接到“解散通知”的巨石悬空感 , 挥之不去 。
“过了这么久了 , 只能说那时候大家都在互泼脏水 , 都只为自保 。 但最后发现 , 每个人都想着自保了 , 公司却保不住了 。 ”
2021年7月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小马智卡在展示 。 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人从企业倒闭阴影中走向“重启” , 而有的企业则仍然在团队动荡中挣扎 。
2021年5月 , 我们在自动驾驶卡车发布会开始前问了小马市场人士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规划接下来几年商业化落地的?”
得到的答复与他们多年前一样 , 简单又迅速:“我们暂时并不想考虑商业化的事情” 。
2021年7月 , 上海举行的WAAC人工智能大会上 , 小马等中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展区曾展示出外装有激光雷达和惯导等部件的一汽等品牌卡车 , 以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 。 大多吃瓜群众围着转一圈 , 因看不出所以然很快离去 。
“这车有问题 , ” 一位自称做卡车的风尘仆仆的大哥皱着眉头盯了很久 , 在我们的询问下 , 指了指某车的两侧激光雷达:“ 这激光雷达直接粘上去的 , 一看就…不行啊 。 这样搞硬件真的不行 。 ”
如今被砍掉的小马智行卡车与造车团队 , 在资本的扶持下裂变为3家卡车创业公司 , 让“自动驾驶卡车”成为可媲美当年Robotaxi的新风口 。 换句话说 , 这是当下可讲清商业模式的2VC最佳项目之一 。
然而 , 正是有很多不确定的细节因素 , 让我们对这个仅商业模式可讲通的泡沫式赛道 , 依然持怀疑态度 。
代码与硬件之间的横沟与矛盾 , 就像高级别自动驾驶技公司与车厂之间长期“愿意坐下来聊聊”但又“坐久了两看生厌”的微妙氛围 。
“5年过去 , 还把‘清华’放在嘴边 , 这意味着企业没实绩 , 只能反复提醒大家你是那个清华毕业的 , 以前在百度写代码写的牛逼的人 。 ” 一位车厂从业者 , 看到某高级别自动驾驶公司创始人2020年接受采访 , 仍然反复提及自己的母校和老东家百度 , 觉得有点好笑:
“好听点儿是清高 , 不好听点儿就是迂腐 , 还活在梦里呢 。 ”
然而 , 软件与互联网思维的局限性 , 让位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圈的人难以舍弃自己的技术骄傲;而车厂也永远不会放弃将“能源与动力控制”握在掌心的美妙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