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二 )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
图2扩展电极强化离子风的装置示意图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
图3DBD离子风激励器改进示意图
?3消除带电粒子的影响
在使用离子风对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冷却时 , 由于离子风携带的带电粒子在壁面上的沉积 , 可能会导致绝缘下降 , 还会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 为了消除带电粒子的影响 , 可以采用双极性电极产生离子风 。
图4a是VanT.D.等采用双极性针电极产生中性离子风 , 这是因为不同极性的带电粒子自中和 , 消除离子风的带电性 。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带电粒子的影响 , 但离子风强度较低 。 因此为了提高双极性离子风的强度 , WangRonggang等在两个针之间加SiO2电介质 , 在出口设置接地电极环 , 图4b所示装置产生的离子风强度可以达到普通双针电极的5倍 。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
图4双极性离子风激励器
?4装置小型化
电子设备微型化的发展趋势 , 限制了其冷却装置的体积 , 因此离子风装置小型化也成为近年来离子风激励器的发展趋势之一 。 C.P.Hsu等采用硅晶体制备了微型悬臂式电晕放电离子风激励器冷却加热板 , 电极间距4~5mm , 电压为8.5kV时 , 温度降可达25℃ , 证明了离子风激励器小型化的可行性 。
Jewell-Larsen等采用线-板式电极结构 , 电极间距2~6mm , 最大流量可达100L/min 。 A.O.Ong等采用的线-网电极集成式离子风激励器 , 电极间距可达到0.5mm , 对CPU进行冷却具有比传统风扇更好的冷却效果 , 如图5所示 。
通过减小电极间距 , 既可以实现离子风激励器的小型化 ,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子风的强度 , 但林岑等的不同电极形式的离子风散热效果实验表明 , 通过减小间距提升离子风强度需要综合考虑电极形式 , 否则可能导致离子风的应用效果降低 。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
图5线-网电极阵列离子风激励器
上述研究都是通过减小电极间距来实现离子风泵的微型化 , 也可以从供电方式上实现激励器的小型化 。 图6是交流供电的两种离子风激励器 , 图6a是A.M.Drews等在针-环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产生离子风 , 实验结果表明 , 供电频率较高时 , 离子风的强度与电极间距无关 。 这一研究结果为将来将离子风激励器作为集成电路的冷却方式提供了思路 。
图6b所示为V.T.Dau等对双针电极施加交流电 , 这种结构没有地电极 , 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激励器的体积 , 并且这种双针结构可产生中性的离子风 , 消除带电粒子的影响 。 电极形状、材料对离子风是否存在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
图6交流离子风激励器
?5降低电压等级
气体放电所需的高电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离子风的使用条件 , 因此在尽可能不降低离子风强度的前提下 , 降低放电电压等级 , 对扩大离子风的应用范围意义重大 。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低压离子风方案 。
离子风技术应用前景光明,科学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Tirumala等采用的针—初始电极—扩展电极 , 可以有效降低起晕电压 。 也可采用新型供电单元 , 如图7所示 , M.J.Johnson等使用压电变压器为电晕电极产生离子风 。 压电晶体既可以作为发射极也可以作为收集极 , 作为收集极时 , 最低电压可降低至7V , 可产生离子风的风速大约为0.3m/s , 作为发射极时 , 离子风的风速最大可达到0.8m/s 。 同样也可以考虑使用热电或光电变压器作为供电单元产生离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