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基础资料规程 市政工程给排水资料

1K41.4万城市水处理站工程
主要测试地点:1 。供水和污水处理工艺
2.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3.沉井施工技术
4.满水试验
一、供水处理
处理对象
天然淡水水源中的杂质1 。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2 。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
治疗目的
去除或减少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害细菌等有害杂质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通过自然沉淀去除水中的粗颗粒杂质
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胶体和悬浮杂质
沉淀或澄清后过滤除去残留的细小杂质;或者不沉淀,直接加入原水,凝结并过滤以除去水中的胶体和悬浮杂质
消毒并去除水中的病毒和细菌
软化降低水中钙和镁离子的含量,软化硬水
除铁除锰去除地下水中过量的铁、锰,使水质达到饮用水要求
常见水处理工艺及适用条件
工艺流程适用条件
原水简单处理更好
原水接触过滤低浊度、低色度的湖水、水库水消毒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常规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地表水处理厂
原水储存和预沉淀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高浊度水、长江和黄河水的消毒
二、污水处理
加工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筛网过滤、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设备: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离心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污水土地处理法、化学处理法
工艺流程
一级处理(物理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二级处理(微生物处理法)——氧化沟去除污水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三级处理处理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 。
三.给排水站工程结构组成
水处理结构
调节和储存结构
1.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2 。薄截面薄板薄壳结构 。高配筋率4 。高抗渗性 。良好的诚信 。给水处理构筑物:配水井、化学室、二级泵站、各工艺池:混凝沉淀池、吸滤器、反应池、清水池等 。7.污水处理构筑物:水闸井、进水泵房等 。
过程辅助结构
1.横截面较薄,要求结构尺寸准确 。2.各种工艺井:吸入井、排空井、浮渣井3、走道平台、楼梯、设备基础、导流墙、支架、盖板和栏杆
辅助厂房1、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
e="font-size:15px;">2、建筑厂房、发电机房、化验室、办公楼、宿舍等
3、办公楼、食 堂、浴室、职工宿舍、车库
配套工程 厂区道路、厂区给排水、照明、绿化
工艺管道1、水流性好、抗腐蚀性高、抗地层变位性好
2、PE管、球墨铸铁
3、各种管:进水管、出水管
四、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试运行目的
1、对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检查和鉴定2、通过试运行发现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存在的缺陷,以 便及早处理3、通过试运行考核主辅机具设备协调联动的正确性,掌握设备 的技术性能,制定运行必要的技术数据和操作规程 。4、结合运行进行一些现场测试,以便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满足 设备运行安全、低耗、高效的要求 。5、通过试运行确认水厂土建和安装工程质量符合规程、规范要 求,以便进行全面的验收和移交工作 。
试运行基本程序
1、单机试车:空车运行2h;全厂联动运行:24h
2、设备机组充水试验
3、设备机组空载试运行
4、设备机组负荷试运行
5、设备机组自动开停机试运行
五、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筋外包材料及锚具
1、预应力筋外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 严禁使用聚氯乙烯2、涂料层:专用防腐材料3、锚具:Ⅰ类锚具
预应力筋布置 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50m,锚固肋数量为双数2、无粘结预应力筋严禁有接头,死弯必须切断
预应力筋张拉<25m:一端张拉;(25,50):两端张拉;>50m:分段张拉、锚固
封锚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保护层厚度≥50mm2、外露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50mm3、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结构且≥C40
混凝土质量要求 1、外观质量:不得有蜂窝麻面、缺边掉角,颜色一致,表面光滑2、内在质量:抗冻、抗渗、抗裂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
2、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池体混凝土养护期≥14d
3、当日温度低于5℃不应洒水养护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踩踏、堆放物料或安装模板支架
5、控制浇筑内外温差≤25℃
施工缝设置
1、混凝土底板、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设置施工缝
2、池壁与底部相接处的施工缝:
①无掖角:宜留在底板上面≥200mm处
②有掖角:宜留在掖角上面≥200mm处
3、池壁与顶板相接处的施工缝:
①无掖角:宜留在顶板下面≥200mm处
②有掖角:宜留在掖角下部
4、构筑物位于地下水位或设计运行水位高于底板顶面8m,
施工缝处宜设置高度≥200mm,厚度≥3mm的止水钢板
施工缝设置
1、混凝土底板、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设置施工缝
2、池壁与底部相接处的施工缝:
①无掖角:宜留在底板上面≥200mm处
②有掖角:宜留在掖角上面≥200mm处
3、池壁与顶板相接处的施工缝:
①无掖角:宜留在顶板下面≥200mm处
②有掖角:宜留在掖角下部
4、构筑物位于地下水位或设计运行水位高于底板顶面8m,
施工缝处宜设置高度≥200mm,厚度≥3mm的止水钢板
六、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吊装方案
1、工程概况:施工环境、工程特点、规模、构件种类数量、 最大构件自重、 吊距以及设计要求、质量标准2、主要技术措施:吊装前环境、材料机具与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
吊装程序和方法、构件稳固措施,不同气候施工措施3、吊装进度计划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管理人员职责,检测监控手段,发现不合格的处理措施以及吊装作业记录表格等安全措施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 。
预制构件安装
1、安装前应经复验合格;2、预制壁板安装前应将不同类别的壁板按预定位置顺序编号3、壁板两侧面宜凿毛,应将浮渣、松动的混凝土等冲洗干净4、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45° ;当<45°时,应进行强度验
算5、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6、池壁顶面高程和平整度应满足设备安装及运行的精度要求
现浇壁板缝混凝土
1、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
2、安装前需复验合格:有裂缝的构件应进行鉴定
3、预制壁板安装前应按预定位置顺序编号,壁板两侧宜凿毛
4、预制构件应按设计位置起吊,曲梁采用三点吊装;
吊绳与构件平面交角≥45°,若<45°应进行强度计算
5、现浇壁板缝是防渗漏的关键,内模一次安装到顶,外模随浇
随支,分段支模高度≤1.5m,分层浇筑厚度≤250mm
6、接缝壁板表面洒水保持湿润,混凝土强度应采用微膨胀和
快速水泥,并提高一级强度
7、浇筑壁板接缝混凝土应在板缝宽较大时进行
七、整体现浇混凝土模板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序号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L(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 板
≤2 ≥50
2<L≤8 ≥75
>8 ≥100
2 梁、拱、壳≤8 ≥75
>8 ≥100
3 悬臂构件 —— ≥100
八、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组成
井筒(井壁)作为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和主要有足够的强度内部空间可充分利用,井筒是靠它的自重或外力克服筒壁周围的土的摩阻力而下沉
刃脚
1、形状为内刃环刀,其作用是使井筒下沉时减少井壁下 端切土的阻力,便于操作人员挖掘靠近沉井刃脚外壁 的土体;2、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50°60°;3、当土质松软时应适当加高;4、当沉井在坚硬土层中下沉时,刃脚踏面的底宽宜取 150mm; 为防止脚踏面受到损坏,可用角钢加固;
底板(井底)为增强井壁与底板的连接, 在刃脚上部井筒壁上留有连接底板的企口凹槽,深度为100200mm
沉井下沉形式
排水下沉
1、应采取措施,确保下沉和降低地下水过程中不危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或地下管线,并保证下沉过程和终沉时的坑底稳定2、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3、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0.5m;开挖顺序应根据地质条件、下沉阶段、下沉情况综合运用和灵活掌握,严禁超挖4、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不排水下沉
1、井内水位不得低于井外水位;流动性土层开挖时,应保持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m2、废弃 土方、泥浆应专门处置,不得随意排放3、水中开挖、出土方式应根据井内水深、周围环境控制要求等因素选择
沉井下沉施工
下沉控制
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 "随挖随纠、 动中纠偏" 。2、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3、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 。
下沉监控测量
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 。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 ≤l0mm/8h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辅助法下沉
1、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时,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500mm 。2、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泥浆套损坏失效,下沉到位后应进行泥浆置换 。3、采用空气幕助沉时开气应自上而下,停气应缓慢减压,压气与挖土应交替作业;4、沉井采用爆破方法开挖下沉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破安全的规定
沉井
封底干封底
1、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
2、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标高 。
3、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有底梁或支撑梁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
浇筑 。
4、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前,井内应无渗漏水且新、老混凝土接触部位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 。
5、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
水下封底
1、基底的浮泥、沉积物和风化岩块等应清除干净;软土地基应铺设碎石或卵石垫层 。
2、混凝土凿毛部位应洗刷干净 。
3、浇筑混凝土的导管加工、设置应满足施工要求 。
4、浇筑前,每根导管应有足够的混凝土量,浇筑时能一次将导管底埋住 。
5、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井内有隔墙、 底梁或混凝土供应量受到限制时,应分格对称浇筑 。
6、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人混凝土的深度≥1.0m;各导管间混凝土浇筑面的平均上升速度≥0.25m/h;相邻导管间混凝土上升速度宜相近最终浇筑成的混凝土面应略高于设计高程
7、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
八、满水试验
准备工作
1、池体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现浇钢筋混凝土: 防水层、防腐层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 喷涂之前 砌体: 勾缝以后3、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进出水口等已做好临时封闭,且安全承受试验压力4、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5、确定好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成6、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灯标志 已配备齐全7、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8、无盖设计的水池需要准备:直径500mm、高300mm敞口钢板水箱作为测定蒸 发量的设备,并设水位测针,注水200mm,将水箱固定水池内 。9、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池体个观测点的初始高程 。
满水试验流程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 →整理试验结论
池内注水1、注水次数3次,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2、注水速度:上升速度≤2m/d 间隔时间:两次间隔≥24h
水位观测
1、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水位,读数精度达到1/10mm2、每次注水宜测读24h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初读数与末读数间隔时间>24h.3、测定时间要连续,连续测量时间要两次以上4、蒸发量:无盖水池测量蒸发量 有盖水池忽略蒸发量5、测定蒸发量设备:φ500mm、高300mm敞口钢板水箱,注水 200mm,设置水位测针固定在水池内
试验标准1、浸湿面积:池壁+池底,不含内隔墙2、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2L/(㎡.d) 砌体结构水池:≤3L/(㎡.d)
九、给水排水构筑物防渗漏措施
设计措施
1、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结构抗裂性能 。构造配筋应 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全断面的配筋率≥0.3% 。2、避免结构应力集中 。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断面突变时,应做局部处理,设计成逐渐变化的 过渡形式 。3、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或结构单元
施工措施
1、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主体结构在枯水 期施工
2、采取降水、排水等措施,应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构)筑 物和拟建水池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
3、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性和抗 冻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适当减 少水泥用量和水用量,降低水胶比中的水灰比;
4、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
5、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6、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25℃
7、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落度
8、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
9、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 置合理"的原则
10、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
【北京市政基础资料规程 市政工程给排水资料】11、加强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特别是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拆模时内、外部 温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