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如何做课题研究

研究应以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 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 , 逐步形成“问题——、讨论——、交流——、成长”的研究模式 , 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 , 是教育科研的起点 , 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 。为此 , 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 , 必须选准课题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
1、基于“小”字的研究 。既定的课题要“小一点” , 方便我们研究 , 容易出成果 , 研究周期不要太长 。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改变行为的“小”话题;或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 为上级交办的重点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 , 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 , 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
2.关注研究中的“真”字 。课题的研究内容要“真” , 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 , 以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 , 以解决教师在师范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研究 。聚焦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和事件 , 发现共性问题 , 必须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在教学的同时 , 作为研究者 , 要以研究者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让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 通过改革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
3.研究中突出了“新”这个词 。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开展教学研究时 , 要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 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 ,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 , 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或新困惑 , 以取得新突破 , 争取新提升 。
4.在研究中追求“真实”二字 。日常教学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这是选题的基本来源 。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 可以促进专业成长 , 深化教育改革 。因此 , 在设计项目研究方案时 , 要对项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安排 , 使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和平时教学紧密结合 , 很好地实施 。同时 , 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经验 , 使整个学科的运行始终处于一种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运行状态 。
第二 , 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 。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 , 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 , 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 , 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
1、把“问题”作为“课题” 。教研重在解决教师自身问题、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 。然而 , 并不是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 。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 , 只有当教师认真探索和解决问题时 , 平时的教学“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
小学教师教学科研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最终为教学服务 。因此 ,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性问题 。显而易见 , 需要我们去面对 , 并且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 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呈现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等等 。第二 , 探索性问题 。是将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 如如何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 。第三 , 反思性问题 。这是一个有“问题意识”的老师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 他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 , 发现了问题 , 比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调整?”等等 。所以 , 有效教研机构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 , 就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 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 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
2.以“教”为“研” 。绝大多数教育科研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 甚至理论研究也要在教学中检验和应用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两个独立的皮肤 。实际上 , 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 它一直伴随着科学研究的性质 。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 , 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 , 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 。同时 , 我们必须适当地进行一定的标准化教育和科学研究 , 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 。然而 , 小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往往标准和要求较低 , 这也反映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近年来 , 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
研方式 , 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 , 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
(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 。首先 , 认真备课 。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 , 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 , 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 。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 , 了解教材编排体系 , 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 ,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其次 ,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采取“以学定教” ,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再次 , 预设教学方案 。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 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 , 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 , 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 。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 , 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 , 做到既听又看 , 听看结合 , 注重观察 。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 , 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 。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 为评课做好准备 。
【小学课题研究怎么做,如何做课题研究】(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 。互动研讨课的评课 , 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 。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 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 。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 。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 。b、看学生的学 。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 。“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 , 验证预设方案” 。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 。问题的产生 , 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 , 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 , 出现失误 , 或随机应变不强等 。说主流是好的 , 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 , 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 , 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 。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因此 , 在三个环节之后 , 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 , 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 。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 , 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 , 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 。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
3、把 “成长”当作 “成果” 。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 , 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 。在研究结束后 , 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 写出总结 , 提炼经验 。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 , 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 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 , 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 , 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 , 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 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 , 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 。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 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 , 失误得以避免 , 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 。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 , 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 , 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 , 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 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 。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 , 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 , 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 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此 , 我们认为 , 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 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