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空间站装配“呼吸系统”航天青年张金德:装配精度比发丝十分之一还精细 | 青春新榜样

为中国空间站装配“呼吸系统”航天青年张金德:装配精度比发丝十分之一还精细|青春新榜样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陈彦霏
12月4日21时01分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地球 。 “铁打的空间站 , 流水的航天员 。 北京、曙光、天宫、银河、梦天、长城 , 天舟 , 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呼号 , 这背后的一个个团队 , 180多天给我们太多支持……”陈冬在视频中 , 代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向无数默默守护中国太空家园的航天人表示了感谢 。
张金德就是背后这无数航天人中的一员 , 他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所属的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烽火”) , 从事伺服阀装配调试工作16年 , 并逐渐成长为“成都工匠” 。 他参与了运载火箭、空间站建造等重大航天任务工作 。 其中 , 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中两个和航天员呼吸相关的子系统 , 均由航天烽火总装集成 , 张金德也经历了这套“呼吸系统”的装配过程 。
为中国空间站装配“呼吸系统”航天青年张金德:装配精度比发丝十分之一还精细 | 青春新榜样
文章图片
特种阀事业部装调工张金德(右)、胡步云(左)正在进行波纹管泄露检测试验
入职当天干到“找不到回家的路”
张金德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工和电工 , 小时候 , 张金德时常见到父亲组装和维修设备 , 对这方面也充满了好奇 , 本打算学门手艺糊口的他 , 并没想到自己能与航天事业结缘 , 成为一名“成都工匠” 。
2006年 , 一位熟悉公司情况的师傅见张金德天赋不错 , 便推荐他去试试航天烽火这样要求较高的航天定制产品生产公司 。 张金德清楚记得刚入职那天 , 正赶上车间需要紧急生产一批产品 , 他的师父就带着他一起加班 。 “第一天就干到夜里12点多 , 出去天都黑了 , 我还找不到回家的路 。 ”张金德说 。
据张金德回忆 , 三天两夜的时间 , 师父只在桌上眯了两、三个小时 , 这种工作劲头让他震撼 。 “慢慢地 , 也正是从我师父这样平凡的航天人身上 , 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航天精神 , 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融入航天这个大家庭 。 ”张金德说 。
张金德表示 , 他从师父身上学到很多的工作经验 , 要想做好航天领域的零部件生产调试工作 , 不能仅仅会自己手上的活 , 还要学会去了解零件的前端加工过程 , 并站在后续总装、试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当前的工作 。
“比如车工、铣工、磨工这些都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 但学习他们的加工过程 , 不仅让我了解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 , 更让我清楚知道了哪个尺寸的加工精度会影响到我的装配工作 , 这对我把控产品质量 , 分析产品问题起到了极大帮助 。 ”张金德说 , “此外 , 了解装配过程 , 学习整机的工作原理 , 这样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产品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更好把控自己产品的关键指标 , 我时常告诉自己多学一点 , 多了解一些 , 多站在总体和行业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 总有一天我学的这些‘多余’的知识都会用得上 。 ”
之后 , 每次新产品装配的时候 , 张金德都会跟师父争取自己先上手 , 并思考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产品的装配 , 在这个过程里 , 张金德更完善的相关知识 , 对细节把控也更加得心应手 , 这也为张金德成为工匠打下了坚实基础 。
技能大赛发现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
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成都工匠” , 张金德也经历过一系列历练 ,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技能大赛上 , 他找到了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 , 从而一举夺得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