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史刘强东在线阅读 京东老板创业史

它已经跻身世界500强,在中国与阿里巴巴竞争 。作为中国第二大电商服务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JD.COM一直是各方人才都想名列前茅的地方 。

我的创业史刘强东在线阅读 京东老板创业史

文章插图
但是,最近,和刘显然不太太平 。2019年以来出现“神仙跳”、“大量裁员,物流兄弟失业”,市值暴跌.但对于刘和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场逆水,却并没有触及其根源 。东哥帝国还是很稳定的 。那么刘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呢?
出生跑船世家,梦想有一支船队
刘1973年3月10日出生于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 。家乡水比陆地多,祖祖辈辈靠航海为生,生活相对富裕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搞公私合营,刘氏家族在祖先的财产和船只被没收后走下坡路 。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的祖父被折磨致死,父亲受到牵连,他被迫辍学,接替刘去世的祖父 。他每天在运河里划船,月薪12元 。
开船不仅工资低,生活也很辛苦 。我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刘,所以他们不得不把他留给我奶奶 。
当时,刘家过着拮据的生活 。甚至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刘就经常挨饿,几乎吃不饱饭 。
当时,玉米和红薯是刘一日三餐的主食 。早餐,用清水煮红薯和玉米馒头;午餐,红薯煎饼,玉米煎饼;晚餐,红薯粥,烤玉米 。连他吃的零食都是烤红薯 。过年的时候,他还会吃红薯煮的郭靖 。
红薯和玉米后来成了刘最恶心的食物 。高中时,刘看到红薯和玉米就吐了 。
虽然小时候生活很辛苦,但是刘的精神世界却很幸福 。他从小就是村里的孩子王,大家都叫他“大强” 。儿时玩伴说,刘经常坐在草堆上,给一群朋友下命令,玩战争游戏 。
后来,当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时,刘的父母买了一艘9吨重的船,开始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工作 。
颇有商业头脑的刘,从小就开始琢磨如何扩大经营船只的生意 。“小时候觉得父母的商业模式不大 。在那种车间风格下,你永远只能驾驶一艘船,但不同的是,要把40吨换成80吨,然后再换成120吨 。他们为什么不成立一家航运公司来赚取租船的费用呢?
那是我儿时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能有成百上千的船,都在海里 。我曾经告诉过父母,但他们笑着说:‘这孩子疯了 。"
试图从政救国 弃清华理工转人文
父母不在身边,祖母又是文盲,刘从小就学会了自己做决定 。1989年,在来龙镇读完初中的刘考入宿迁中学 。初中毕业时,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选择考中专或中师 。当时中专和中师很受欢迎,因为毕业后可以顺利分配工作 。
ze:15px;">一般农村家庭出生、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走这条路 。以刘强东的成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被保送上中专或中师 。不过,刘强东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一定要考到北京或上海的大学去,别的城市的学校不考虑 。
1992年7月高考结束,刘强东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他在填报志愿时,偏偏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 。
“我高中时候有一个老师姓齐,他鼓励自己的学生以后都要做官,造福一方百姓,在齐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理科班的同学最后都报考了文科专业 。”在刘强东概念中,人大是“官学堂”,他想当然地认为,考上人大就可以做官了 。
人大作为纯文科大学,它的金融、国民经济学等学科都是显学,以大众的眼光看,刘强东好歹应该选择这些热门专业 。他后来解释,学金融、会计这些小专业没意思,学就要学统管这些学科的大专业 。
“江苏文理兼招的专业中,感觉研究社会的社会学最适宜从政 。” 1992年9月7日,抱着未来做大官的美梦,刘强东兴冲冲地到人大办理入学手续 。入学当晚,刘强东的美梦就破碎了 。同系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刘强东顿时感觉“从头凉到脚” 。
第一学期开课后,社会系的学科设置让刘强东感到索然无味 。社会学居然是统计男女比例、年龄结构之类的学问 。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同宿舍的兄弟出去追女生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好被人鄙视,这让他对所学专业彻底失望了 。
仕途希望彻底破灭,走上创业之路
专业没前途,走仕途彻底没戏了,刘强东开始操弄起赚钱的事 。初中时,大一时他帮人抄写3分钱一张的信封,没日没夜地抄,一个月差不多要抄写6万到7万个信封,每天差不多要抄2000个左右,月入一两千 。在那个时代,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在300元左右,刘强东两个月兼职赚的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
1993年,刘强东上大二,他开始以二五折的价格到外面批精装书,然后到学生宿舍和各大写字楼去推销 。
刘强东上大三,当选人大学生会副主席 。在学习之余,他迷上了计算机编程 。在机房里通宵学习,困了就在机房地板上睡觉,掌握了编程技术后,开始承接社会上的兼职项目 。
大学时期参与了3个编程大项目,赚了20多万元人民币 。刘强东自认为“在第一代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出色的” 。
大三时,刘强东彻底摒弃了做官的想法,按理说,他当时是班长,又是人大学生会主席,不是没有做官的可能 。但当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刘强东的人生选择 。
有一天,刘强东骑自行车出去办事,在停车时,自行车管理员向他收停车费 。管理员跟刘强东说,要停车票五毛,不要票两毛 。如果刘强东说不要票,管理员就可以把两毛钱揣进自己口袋里了,而不用上交给政府 。
其实,当时在北京停放自行车是不用停车费的,后来,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就安排了下岗职工收取停车费的工作 。
刘强东看到了人性的恶劣之处,他认为即便是一个下岗职工,在自己稍微有一点权力的时候,照样会贪污 。刘强东认为自己没有改变整个社会风气的可能性 。“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我就尝试改变自己,去创业 。”
大四的时候,人大西门附近一个餐厅要转让,刘强东动心了 。他用自己及从父母、亲戚处借来的24万元人民币,盘下了这家餐厅,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将之扩张为全国连锁店 。
不过,这次创业让刘强东血本无归 。刘强东那时还是学生,因为还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 。谁知,接手之前赢利的饭馆,不到半年时间,在他毕业前就赔掉了本钱 。
刘强东当时是以一种“以心换心”的朴素管理思维管理员工的 。他接手餐馆后给员工的食宿薪资都翻了倍,买菜和收钱都由员工负责,刘强东以为,自己对员工这么好,理应换来员工的卖命报答,但事实恰恰相反 。
他真心相待的员工二锅头不喝,要喝京酒 。采购者则10元/斤的牛肉会报12元/斤,而且为了多贪污,明明饭店只需要10斤,却非买30斤,不惜白白扔掉20斤牛肉,只为要贪那2元/斤的“差价” 。
开饭店巨亏,让刘强东遭受了巨大打击,他变得一穷二白了 。不过,通过这次打击,他学到了对员工的信任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信任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的 。这一用血换来的教训在他之后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大学毕业进日企,精细化管理受益多
1996年7月,刘强东本科毕业,他进入日资企业——深圳日宝来福磁性健康用品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电脑担当、业务担当、物流主管等职 。
刘强东工作的日宝来福是中国大陆传销界的“始祖”,当时传销是一个新商业模式,国家并未查禁 。
日宝来福主要产品就是传销界鼎鼎有名的日宝来福磁性床垫,当时,公司从日本进口生产床垫的原料,然后在深圳宝安一家工厂生产 。此时,中国人对传销还几乎一无所知 。
为迅速建立起内地的传销网络,他们盯上了在校大学生 。那时候要想加入日宝来福的传销网络,必须用1.5万元人民币买1张实际价值仅3000元人民币的日宝来福床垫 。
在发财梦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甚至借高利贷来参与传销 。就这样,日宝来福与其他传销企业一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销狂潮 。仅过了1年,其在中国不仅有了分公司,传销商也发展到3万多人 。1996年和1997年,传销在国内疯狂发展时,日宝来福月营业额达10亿元人民币 。
当时,刘强东一个月的工资有4000元,除了每周和同事AA制聚餐外,他尽量存下每一分能省下来的钱 。在日宝来福工作期间,刘强东对日本人精细化管理风格感受至深——日本人对于发传单这样的小事都有严格标准,传单发送的误差率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
但从1996年底,国家开始打击传销,日宝来福的业绩开始滑坡,在1997年4月,中国政府对传销下达“通杀令”,刘强东所在的日宝来福传销网络基本上被打垮,全国分支机构几乎全关闭,加之上海发生了浦东大退货事件,日宝来福传销网络最终全盘崩溃 。
日宝来福的动荡,使刘强东萌生退意 。1997年下半年,刘强东便辞去在日宝来福的工作,赋闲在家,这段时间成了他比较苦闷的日子 。
不安分的“小强”再创业,京东雏形首现
1998年春节过后,刘强东从江苏老家回到北京,这次他决心要在中关村开创自己的事业 。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是中国草根创业者聚集地,“冒险者的天堂”,十足地“流金之地”,每天都有发财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发生,这一切深深地吸引着刘强东 。
从1998年3月开始,刘强东天天往中关村跑,他并不打算买东西,只是留心观察,偶尔也会认真与人聊上几句 。经过仔细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在“炒货” 。
这些商户会在自己的柜台上摆满各类IT产品,从电脑、鼠标、网线到光盘,应有尽有,每家商户好像都是全品类经营似的 。其实不然,柜台上的样品只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其库房里根本没有现货 。
当顾客被样品吸引,驻足柜台向商户询价的时候,商户会先装模作样与顾客进行砍价 。在顾客确定购买意向后,商户就会派人偷偷地到其他柜台去找货,而此时,顾客会认为商户是派人去自己的库房拿货了 。
【我的创业史刘强东在线阅读 京东老板创业史】但这种模式有一个难以回避的缺陷,那就是商户本身没有现货,临时找货,不能立刻找到货源,顾客在柜台前等待很长时间 。
在这个期间就会有大约30%~40%的客户会因等待时间过长而走掉 。所以刘强东仔细研究得出,如果他能缩短顾客提货时的等待时间,那他就能抢到生意 。
想通这些后,刘强东便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12000元,到中关村海沙市场也租下了一个档口,面积3.2平方米,租金包税一个月2000元,押一交一 。刘强东交完租金,印了一万张宣传单,还买了一台电脑 。用2300元买进了自己开门生意的“第一批货”——一台松下7502刻录机 。
当时海沙市场里总共才36个档口,而且只租出了7个 。在这个毫无人气的市场里,刘强东在自己和女朋友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成立了“京东多媒体”公司,卖刻录机、压缩卡和光盘 。
至此,将来的商业帝国---“京东”雏形终得以显现 。
欲知下文,请看《刘强东创业史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