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荒拓土到,开荒拓土,创业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养虾,却被村民抢走了 。近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盐山镇创业青年刘引起广泛关注 。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振兴家乡的理想也遇到了创业难的现实 。今年8月,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与KAB全国推广办联合推出的一则《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容易出现“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说服农民加入难”“找盈利模式难”“不懂农业政策”等困难 。
在北京郊区,也有大学生返乡创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深入远郊县区,了解成功人士解决困难的故事,看看北京的年轻人是如何开垦土地、扩大土地的 。
当上“菜贩子”让北京人吃当天菜沿着顺米路,往南走,山上的颜色逐渐变暗,密云的冬天比市区来得早 。
“米农家族”地址位于河南翟镇顺米路沿线,距离市区约80公里 。不同于外面的寒意,是“双11”,工厂忙 。“米农家族”创始人兼总经理孔波亲自上阵,检查即将交付的鲜活农产品 。“贝贝南瓜、贡品土豆、流沙番茄、橙红色白菜.都是密云出产的好东西 。”

从开荒拓土到,开荒拓土,创业

文章插图
康柏正忙于“双11”
如今,在河南翟镇,没有人知道“米农家族” 。这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年销售额3500万,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致富 。回顾创业之路,孔波说,最初的困难主要是自己的心理落差 。
寒窗苦读,孔博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 。像当时密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考上北京的大学,留在城市工作是最自然的目标 。毕业两年怎么回密云?7年前,刚搬回密云农村时,孔博很少向朋友和同学提起自己转行的事 。从“天之骄子”到“卖菜人”,输是每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难点 。
孔波说,下定决心回国创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对家乡的眷恋、工作不理想、生活成本压力大等 。“简单来说,他是不快乐的”,但他内心的挣扎却伴随着创业初期的岁月 。“那种自尊是最大的痛点 。感觉自己是个逃兵,甚至不相信创业能成功 。”
【从开荒拓土到,开荒拓土,创业】唯一能让你安心的是脚下的土地,唯一能突破心理障碍的是努力 。从一台220元的真空包装机开始,他坚持每天早上去菜农收菜,早上送快递,下午让顾客收货 。不仅仅是密云 。当时北京的生鲜电商都在开拓,大部分都是采摘后第二天发货 。因此,康柏坚持让顾客吃当天采摘的蔬菜 。在这么早工作了一年后,孔博的网店成为了北京分类店的第一名 。“这样实际多了,我觉得回家当农民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
订单式合作赢得乡里乡亲信任 Kombo在车间忙碌,而他的运营团队在楼上的办公室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队伍里全是年轻人,几乎都是“密云人或者密云媳妇” 。其中,约有20名从北京返乡的大学生加入了这支队伍 。孔波自豪地说:“现在还有很多村民想送孩子去实习 。”
《创业问卷》显示,42.1%的创业者会遇到“难以说服农民加入”的问题,64.9%的创业者觉得“难以引进和留住合适的人才” 。孔博虽然是密云人,但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 。“我第一次去农民家收蔬菜的时候,人们都不高兴 。”
大多数农民想把蔬菜卖给需求量大的顾客,有四五筐
怎么办?孔博说服农民自己去菜地收菜 。“我告诉他们,他们都是三里坞村的村民,不会跑 。”而且,康柏开始尝试订单式合作,向村民推荐质优价高的农作物,渐渐地村民发现,和康柏一起销售农产品,收入明显提高 。今天,”
密农人家”已与400多户农户直接合作,还跟密云全区70余家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带动了3000多户农户增收 。
如今,农民们增收致富,孔博的办公室里也多了很多荣誉证书 。但他说,想当好“带头人”,单靠自己绝对不行 。想当年,自己只是个不懂农业政策的大学生 。幸运地是,起步没多久,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就找到了他 。
“我那时候还是作坊式经营,根本没想到区里能关注 。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把我们推荐出去,还提供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帮助 。”农业服务中心作为懂农业政策的主管部门,让“密农人家”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作坊进化为现代工厂 。在那之后,区科委、区农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等部门,都给孔博提供了很多帮助 。得到帮助的孔博,加入了区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班,“现在密云好几个做到(年销售额)几百万的电商,都是从这个班里走出来的学员 。”
深耕附加值 “老栗树”成了新品牌
和孔博类似,怀柔区渤海镇渤海所村“95后”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李思鹏,也很感谢各级主管部门的帮扶 。这位“卖板栗”的青年,今年10月,经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推荐,进入中关村U30年度优胜者荣誉名单,并且是30位高精尖领域创业青年中年龄最小的 。
24岁的李思鹏先后在北京城市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主修钢琴教育,在校期间,他就凭借钢琴培训工作室收获了第一桶金 。但2017年毕业后,他还是毅然回到燕山山脉中的渤海所村,当起了“卖栗子”的农民 。

从开荒拓土到,开荒拓土,创业

文章插图
李思鹏的栗子深加工产品“燕山山脉有着中国最适合板栗生长的自然环境,山脉附近的北京怀柔、河北迁西等地都是著名的板栗产区,我们村一直就是以怀柔板栗闻名 。”李思鹏介绍,传统的栗子销售都是由倒手进行倒卖,最后去向炒栗子店铺 。店铺对栗子质量要求不高,板栗越便宜越好 。这样就造成盈利模式单一,农民的收益很难有提升,李思鹏打造“老栗树”的品牌,正是想改变这一点 。
“让一直遵循传统的栗农按照他的标准,用有机的方式打理栗树,并且我们以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收购栗子,栗农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 。”李思鹏介绍,以更高标准收获的优质栗子,也更容易营造更高的附加值 。渤海所村“老栗树”的栗子,不但远销新加坡、英国等地,还经过深加工,与更多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
“你看,这就是我们跟‘黄小厨’合作的栗子产品 。”在仓库里,李思鹏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等待出库的产品 。而精细加工的栗子原料,已经被送到了稻香村、好利来、味多美、21cake的工厂,成为栗子口味的美食产品 。站在大山前的厂区内,李思鹏这个95后“新农人”很骄傲地介绍着栗子产品线的新扩张,他说,更广阔的栗子附加值规划,如以怀柔板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在推进当中 。“今年冬天,我们还要联合香季集团,推出栗子茶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