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两天的COP27终于落幕,一文梳理大会成果|36碳深度( 四 )


谈判的缓慢进程 , 也让亚洲、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十分失望 。
直到大会第二周的后半段 , 在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之际 , 各方的表态与互动开始加强 。
当地时间11月15日 , 在基础四国(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中 , 基础四国强调COP27应当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适应和资金等议题取得积极成果 , 这对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共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
此前 , 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和中国已向大会递交了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的建议 , 提出基金的原则和运作规则应在2023年迪拜举行的下一轮气候谈判中明确 。
发达国家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松动 。 当地时间11月18日 , 欧盟提议设立一个特别基金 , 以弥补最脆弱国家的损失和损害 , 但资金主要来自“广泛的捐赠” 。
但是 , 当地时间11月17日和18日 , 大会发布的协议初稿和二稿中 , “损失和损害”补偿等问题 , 基本只字未提 , 也因此受到了大量质疑和批评 。
行业专家此前表示 , 损失与损害资金的讨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 很多问题已经上升至政治层面 , 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现有体系产生一定冲击 。
大会延期两天 , 在最后48小时里 , 对于这个和“钱”相关的争论与谈判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
最终 , 各方达成妥协 。 该条款在大会闭幕式上得到落实 , 成为一项历史性突破 , 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 给出积极信号 。 可以明确的是 , 设立“损失和损害”补偿资金已是定局 , 不过资金来源仍待协商 。 大会将许多关于该基金最具争议的决定推迟到明年 , 届时一个“过渡委员会”将为各国提出建议 , 并在2023年11月的COP28气候峰会上决议 。
明年的COP28 , 这项资金的实施细则将再次受到关注 。
03、场内与场外 , 今年的中国发出了什么声音?
此次大会中 , 中国在气候合作和减排行动中也有新的进展 。
11月11日 , 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 , 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年报” 。
最新报告数据显示 , 2021年 , 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 , 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 。 这距离我国提出到2030年 , 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 , 已越发接近 。
对于气候资金这一焦点问题 , 中国积极表明立场并做出行动 。
事实上 , 中国没有对于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 , 且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对于气候资金问题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 ,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 中国愿意主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目前已捐款20亿元人民币 。
中国也在积极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公正利益 。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 联合递交了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的建议 , 呼吁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的资金支持力度 。 这也极大推动了COP27在气候资金问题上的谈判进展 。
“现在不是要重新谈判《巴黎协定》 ,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协议 , 而是要落实 , 把承诺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 , 要见到实效 。 ”解振华此前表示 。
另一大关注点在于中美气候谈判和合作进程 。 在COP27举办期间 , G20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 ,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上会晤达成共识后 , 同意重启气候对话 , 两国气候问题特使已在大会上正式磋商如何合作推动COP27成功 , 就多边重点谈判议题展开探讨 。